作者:拍友2602923913 | 来源:互联网 | 2024-10-19 14:29
目录一、binlog简介二、binlog相关参数log-binbinlog_formatbinlog_do_dbbinlog_ignore_dbexpire_logs_daysma
目录
- 一、binlog简介
- 二 、binlog相关参数
- log-bin
- binlog_format
- binlog_do_db
- binlog_ignore_db
- expire_logs_days
- max_binlog_size
-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
- sync_binlog
- 三、恢复数据(demo)
- 补充
- 运行一个开启binlog模式的mysql(docker)
- 1.查看当前mysql是否开启binlog模式
- 2.运行一个docker挂载数据卷的mysql容器
- 3.开启binlog日志
- 4.重启mysql生效
参考资料地址1: 解析MySQL binlog
一、binlog简介
binlog即binary log,二进制日志文件。它记录了数据库所有执行的DDL和DML语句(除了数据查询语句select、show等),以事件形式记录并保存在二进制文件中。
binlog主要有两个应用场景
一是用于复制,master把它的二进制日志传递给slaves来达到master-slave数据一致的目的。
二是用于数据恢复,例如还原备份后,可以重新执行备份后新产生的binlog,使得数据库保持最新状态。
binlog日志可以选择三种模式,分别是 STATEMENT、 ROW、 MIXED,下面简单介绍下这三种模式:
- STATEMENT:基于SQL语句的复制,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sql语句会记录到binlog中。该模式下产生的binlog日志量会比较少,但可能导致主从数据不一致。
- ROW:基于行的复制,不记录每一条具体执行的SQL语句,仅需记录哪条数据被修改了,以及修改前后的样子。该模式下产生的binlog日志量会比较大,但优点是会非常清楚的记录下每一行数据修改的细节,主从复制不会出错。
- Mixed:混合模式复制,以上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一般的复制使用STATEMENT模式保存binlog,对于STATEMENT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ROW模式保存binlog,MySQL会根据执行的SQL语句选择日志保存方式。
- binlog模式在MySQL 5.7.7之前,默认为 STATEMENT,在之后的版本中,默认为ROW。这里建议采用ROW模式,因为ROW模式更安全,可以清楚记录每行数据修改的细节。
二 、binlog相关参数
binlog默认情况下是不开启的,不过一般情况下初始化的时候建议在配置文件中增加log-bin参数来开启binlog。
log-bin
配置文件中增加log-bin配置
[mysqld]
log-bin = binlog
不指定路径默认在data目录下,也可以指定路径
[mysqld]
log-bin = /data/mysql/logs/binlog
查看数据库是否开启了binlog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
开启binlog后,还需注意一些与binlog相关的参数,下面简单介绍下相关参数:
设置binlog模式,建议设为ROW。
binlog_do_db
此参数表示只记录指定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默认全部记录,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更改。
binlog_ignore_db
此参数表示不记录指定的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同上,一般不显式指定。
expire_logs_days
此参数控制二进制日志文件保留天数,默认值为0,表示不自动删除,可设置为0~99。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比如保留15天或30天。MySQL8.0版本可用binlog_expire_logs_seconds参数代替。
max_binlog_size
控制单个二进制日志大小,当前日志文件大小超过此变量时,执行切换动作。此参数的最大和默认值是1GB,该设置并不能严格控制Binlog的大小,尤其是Binlog比较靠近最大值而又遇到一个比较大事务时,为了保证事务的完整性,不可能做切换日志的动作,只能将该事务的所有SQL都记录进当前日志,直到事务结束。一般情况下可采取默认值。
log_bin_trust_function_creators
当二进制日志启用后,此参数就会启用。它控制是否可以信任存储函数创建者,不会创建写入二进制日志引起不安全事件的存储函数。如果设置为0(默认值),用户不得创建或修改存储函数,除非它们具有除CREATE ROUTINE或ALTER ROUTINE特权之外的SUPER权限。建议设置为1。
sync_binlog
控制MySQL服务端将二进制日志同步到磁盘的频率,默认值为1。
设置为0,表示MySQL不控制binlog的刷新,由文件系统自己控制它的缓存的刷新;
设置为1,表示每次事务提交,MySQL都会把binlog刷下去,这是最安全的设置,但由于磁盘写入次数增加,可能会对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设置为n,其中n为0或1以外的值,在进行n次事务提交以后,Mysql将执行一次fsync之类的磁盘同步指令,将Binlog文件缓存刷新到磁盘。
推荐设置为1,出于性能考虑也可酌情调整。
三、恢复数据(demo)
准备一个开启binlog模式的数据库,具体操作见补充
常用命令
-- 查看bin-log是否开启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
-- 查看所有binlog日志文件列表
show master logs;
-- 刷新日志,此刻开始产生一个新编号的binlog文件
Flush logs;
-- 清空所有binlog日志命令
reset master;
-- 查看最后一个binlog日志的编号名称及其最后一个操作事件pos结束点的值:
show master status;
-- 查看(mysql-bin.000002)binlog
show binlog events in 'mysql-bin.000002';
--查看binlog模式
show variables like 'binlog_format';
-- 指定位点查询,比如从pos为746开始查询
SHOW BINLOG EVENTS IN 'binlog.000008' FROM 746;
-- 指定位点分页查询
SHOW BINLOG EVENTS IN 'binlog.000008' FROM 746 LIMIT 0,5
创建一个test1数据库
为排除干扰,我们先清空之前的binlog日志(只在自己的mysql测试
)
-- 查看bin-log是否开启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
-- 清空所有binlog日志命令
reset master;
准备基础数据
建一个user表,并插入四条数据
DROP TABLE IF EXISTS `user`;
CREATE TABLE `user` (
`id` int(11) UNSIGNED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姓名',
`age` int(11) NOT NULL DEFAULT 1 COMMENT '年龄',
`remark` varchar(255)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备注',
PRIMARY KEY (`id`) USING BTREE
) ENGINE = InnoDB AUTO_INCREMENT = 7 CHARACTER SET = utf8 COLLATE = utf8_general_ci ROW_FORMAT = Dynamic;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1, '张三', 18, '');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2, '李四', 19, '');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3, '王五', 12, '');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4, '赵四', 199, '');
-- 查看所有binlog日志文件列表
show master logs;
-- 查看(mysql-bin.000001)binlog
show binlog events in 'mysql-bin.000001';
如图
在之后的操作记录在新的日志文件中,并分析
-- 刷新日志,此刻开始产生一个新编号的binlog文件
Flush logs;
恢复删除的数据
插入这两条数据后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5, '小青', 12, '');
INSERT INTO `user` VALUES (6, '小白', 19, '');
误删除这两条数据(不小心)
查看binlog日志可以看到(注意两条插入语句的pos)
show binlog events in 'mysql-bin.000002';
查看user表确实删除了
恢复数据操作(在指定库中恢复指定位点间的操作)
进入mysql容器内部
docker exec -it de9e411314b3 /bin/bash
恢复删除的数据
/usr/bin/mysqlbinlog --start-position=1609 --stop-position=1822 --database=test1 /var/lib/mysql/mysql-bin.000002 | /usr/bin/mysql -uroot -p123456 -v test1
注
/usr/bin/mysqlbinlog 为binlog命令
--start-position=219为恢复的开始位置
--stop-position=706为恢复的结束位置
--database=test指定数据库为demo_test
/var/lib/mysql/mysql-bin.000002 为binlog日志
| /usr/bin/mysql -uroot -p123456 -v test 通过管道连接数据库,并通过-v显示详细信息
控制台无报错
看到表数据也恢复了
补充
运行一个开启binlog模式的mysql(docker)
1.查看当前mysql是否开启binlog模式
-- 查看bin-log是否开启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
如果log_bin的值为OFF是未开启,为ON是已开启
2.运行一个docker挂载数据卷的mysql容器
需提前在宿主机目录下创建一个文件用于保存mysql的数据集,/mydata/mysql/data
mkdir -p /mydata/mysql/data
基于mysql:5.7镜像
docker run -d -p 3306:3306 --privileged=true --name=mysql5.7 -v /mydata/mysql/data:/var/lib/mysql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 mysql:5.7 \
> --character-set-server=utf8mb4 --collation-server=utf8mb4_unicode_ci
注: --privileged=true 是为了解决权限问题,参考资料地址: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370110/article/details/114166390
3.开启binlog日志
docker exec mysql5.7 bash -c "echo 'log-bin=/var/lib/mysql/mysql-bin' >> /etc/mysql/mysql.conf.d/mysqld.cnf"
docker exec mysql5.7 bash -c "echo 'server-id=123454' >> /etc/mysql/mysql.conf.d/mysqld.cnf"
4.重启mysql生效
docker restart mysql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