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6 日,第二届 EmTech 香港峰会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技术未来,始于近日」,将持续两天时间,旨在通过邀请在各个领域颇有建树的从业者与学者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而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也将在期间持续关注两天大会的动态,并带回一线报道。
从拿到的最终议程看,雷锋网 AI 科技评论发现第一天的演讲以午餐为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上午是开场致辞和三个主要议题:新材料、科技前沿与创新创业。而下午则是以茶歇为界的两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场,共有八位优秀的产学研嘉宾将在期间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
开场致辞由 MIT 科技评论 AI 板块高级编辑 Will Knight 发表,他回顾了 MIT 科技评论在科技领域深耕的悠久历史,并且希望每年一届的 EmTech 能够成为香港标志性的峰会。
随后,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发展部副主席 Alexander Wai 在期间也做了欢迎致辞。作为本次活动的首席合作伙伴,香港理工大学在科研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以创新及科技发展部为基础,也达成了与产业界的紧密结合。「我们在航空航天领域也与大陆的航空公司有着联系与合作,产品横跨北京、上海等地。除此之外,香港理工大学也在健康领域,如癌症诊断、医疗保健方面有着相关成果。」Alexander Wai 还在致辞中指出,香港理工大学也在国际化合作上跨出了重要一步,在瑞士、意大利等海外国家的高校也建立了合作。
在新材料议程中,麻省理工大学的材料化学教授 Donald Sadoway 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分享了他在液体金属电池所做的贡献。他提及,电力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而传统印象中对于电池的想法应该被完全颠覆,「我认为我们完全搞错了重点,以往我们总是在想,如何把存储少量电力的小型电池变得更大更便宜,但我在想,为什么不能找一个大且便宜的载体,并把电力尝试存储其中?」
而他在招募 MIT 液体电池团队的学生的时候,比起选择已经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者,他更看重没有经验的学生那种突破常规的无畏。在 2010 年,MIT 团队成立了一个公司,后更名为「Ambri」,着手进行电池的设计和生产。
而香港大学的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任咏华则指出了目前照明工具的不足之处,例如 90%-95% 的能量都被用于发热而不是照明,目前新型照明方式的成本较高,转化率低等问题,研究所整合了目前业界的需求,提出了在分子层面上构建的新型材料。在任咏华看来,除了金融中心,香港同样能够成为一个科研中心。「我非常喜欢 Sadoway 在结束时所说的,一切皆有可能。」
而香港浸会大学的谢国伟教授则提出了一种名为「ArmoGlassTM」的超硬蓝宝石薄膜,针对目前手机屏幕易碎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他的总结下,材料需要拥有坚硬且轻薄的质地,并且能够附着于普通材料上。团队采用高温使薄膜紧密贴合在玻璃或石英材质上,最高可实现 8.5 的莫氏硬度,(目前大部分手机的屏幕莫氏硬度为 6 左右),而成本非常低廉,只需要几美元,且材料本身具有透光性良好的特点。
此外,这种材料适用于球面玻璃,也能应用于相机镜头、眼镜、手表等。这一发明成功获得去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大奖。
从他们三位的演讲不难看出,EmTech 选择嘉宾的主要方向在于选择学术界与产业界紧密结合,且有成品产出的内容,这也与 CCF 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办的 CCF-GAIR 的初衷如出一辙。
以上便是新材料环节的所有演讲,更多资讯请关注雷锋网。
图片via EmTech Hong 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