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ceptor
讲到Interceptor,相信熟悉struts2的童鞋肯定不会陌生了,struts2可以自定义拦截器进行自己想要的一系列相关的工作。而这里我们说的Interceptor也是差不多相似的功能。
废话不说,直接来代码:
下面这个是MyInterceptor类,它实现了Interceptor接口:
public String onPrepareStatement(String arg0) { return arg0; } public boolean onSave(Object arg0, Serializable arg1, Object[] arg2, String[] arg3, Type[] arg4) throws CallbackException { if (arg0 instanceof User) { System.out.println("User to be saved=>"+((User)arg0).getName()); } return false; }
其他方法就不看了,按默认实现就行,我们只需要改这两个方法,需要把onPrepareStatement中的返回值改一下,改成返回当前的SQL语句,参数中就是传入的执行的SQL语句,我们直接返回就可以打印出该语句。
而在onSave中,看名字就可以知道是在保存的时候进行调用的。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保存前的工作。
相信大家看参数名称就可以看明白了吧。
Serializable是指序列号的参数,在这里是指跟数据库ID进行映射的属性
Object[]这是一系列的状态,暂时没怎么用到,以后用到再研究,但API中说明了,不管用何种方式修改了这个数组中的值,这个onSave方法必须返回true。
String[]是指属性的名称
而Type[]也就是相应属性的类型。
1)这个Interceptor可以在保存数据库前和后做一些相应的操作。比如想对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前缀或后缀的,都可以用它来实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public boolean onSave(Object arg0, Serializable arg1, Object[] arg2, String[] arg3, Type[] arg4) throws CallbackException { if (arg0 instanceof User) { System.out.println("User to be saved=>"+((User)arg0).getName()); } //我们在这里添加123作为名字的前缀 User user = (User)arg0; user.setName("123"+user.getName()); return false; }
我们看一下测试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figuration cfg = new Configuration().configure();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cfg.buildSessionFactory();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new MyInteceptor();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interceptor);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Name("shun");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session.save(user); tx.commit(); session.close(); }
很简单,我们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保存而已。这里就没给出映射文件和实体类,大家随便弄个试一下就行。
运行它,我们可以看到:
User to be saved=>shun Hibernate: insert into USER (USER_NAME, age) values (?, ?) Hibernate: update USER set USER_NAME=?, age=? where USER_ID=?
public boolean onLoad(Object arg0, Serializable arg1, Object[] arg2, String[] arg3, Type[] arg4) throws CallbackException { if (arg0 instanceof User) { System.out.println("User to be loaded=>"+(arg2[0]+":"+arg2[1])); } User user = (User)arg0; //判断哪个属性是name for (int i = 0; i
加载时修改属性的值是写在onLoad方法内。
这里的arg0就是我们的User对象,这里它还没有值,这个方法在load方法之后才进行调用,所以我们此时对user进行操作已经是于事无补了,而且我们这里的user.setName是没用的操作。主要在:
arg2[i] = ((String)arg2[i]).replace("123","");
这句代码改变了返回的属性的值,那么我们在程序中拿到的user对象中的值也会改变,我们运行测试方法看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figuration cfg = new Configuration().configure();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cfg.buildSessionFactory(); Interceptor interceptor = new MyInteceptor();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interceptor); User user = (User)session.load(User.class,new Long(39)); System.out.println("User name:"+user.getName()); session.close(); }
看结果,我们得到了:
Hibernate: select user0_.USER_ID as USER1_0_0_, user0_.USER_NAME as USER2_0_0_, user0_.age as age0_0_ from USER user0_ where user0_.USER_ID=? User to be loaded=>123shun:0 User name:shun
我们已经把原来的123给去掉了,在真正加载后进行了相关的处理,不过这个并不是真正加载前的处理,有点投机的嫌疑。但也不失为一个考虑的方案。Interceptor也许用得最多的还是在日志的相关处理上,比如我们需要对每次操作都进行相应的日志记录,那么Interceptor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Collection
记得我们在以前例子中一对多中用到的Set,还有印象么,如果没有赶快去查一下资料,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些Collection来进行学习。
还是不废话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
1)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Set。大家都知道JAVA util包里面也有一个Set,那么hibernate里面的set和java的set和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我们打开hibernate的API,找到Set,可以看到。
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hibernate的集合的父类,它是一个抽象类,有一系列具体的实现类,我们继续看到下面的方法时,发现这个类实现上是对java集合的封装,这样我们就明白啦,所谓的hibernate的Set实际上也只是封装了java的Set。
那么,Set中不允许重复元素的这个特点是否也在hibernate中呢?答案当然是肯定啦。
我们这里不看这些,我们以前在学习映射时是直接把属性和所关联的类进行关联,但今天我们不这样啦,我们用另外一种方法,只是关联一个字符串,看看有什么问题。
但在看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java中的String比较。
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hibernate的集合的父类,它是一个抽象类,有一系列具体的实现类,我们继续看到下面的方法时,发现这个类实现上是对java集合的封装,这样我们就明白啦,所谓的hibernate的Set实际上也只是封装了java的Set。
那么,Set中不允许重复元素的这个特点是否也在hibernate中呢?答案当然是肯定啦。
我们这里不看这些,我们以前在学习映射时是直接把属性和所关联的类进行关联,但今天我们不这样啦,我们用另外一种方法,只是关联一个字符串,看看有什么问题。
但在看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java中的String比较。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shun1"; String s2 = "shun1"; System.out.println("s1==s2:"+(s1==s2)); }
相信很多童鞋都知道答案是true。
在进行例子前先看一下我们的映射文件,映射类那些就不写了:
这是TUser的映射文件:
接下来是Address的映射文件:
童鞋们看清楚了,我在TUser中的Set里面把one-to-many注释了而用了element,这里先不管它有什么问题,我们先看数据库:
这是t_address表:
下面是t_user表:
我们可以看到id为4的User对应了三个地址,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测试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figuration cfg = new Configuration().configure();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cfg.buildSessionFactory();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TUser user = (TUser)session.load(TUser.class,new Integer(4)); Set set = user.getAddresses(); session.close(); System.out.println("address size:"+set.size()); }
很简单的一个查询类,只是取出了这个结果而已,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address size:1
这是结果!
你肯定会说,肯定错了吧,是hibernate的bug。这里肯定高兴啦,总算可以提交一个bug了,以前跳槽的时候可以大声说我为hibernate提交过bug。哈哈,但很遗憾,这并不是bug。
刚才说了我们前面的那个字符串比较的是为这里作铺垫的,那么怎么铺呢?
我们在配置文件中用Set,并且是通过String字符来进行关联的,那么它首先在数据库中取出放进Set中的时候会先判断该关联字符的值是否是相等的,这里由于我们的值都是相等的(这里我们暂时不深究它是怎么进行比较的),我们只需要知道当我们用字符串来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又陷入了JAVA中的字符串陷阱了。查出来只有一条,那么删除呢,删除的时候就比较麻烦啦,它会把所有相同的记录都删除。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删除的:
TUser user = (TUser)session.load(TUser.class,new Integer(4));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Object obj = user.getAddresses().iterator().next(); user.getAddresses().remove(obj); tx.commit(); session.close();
这里hibernate输出的语句是:
Hibernate: delete from t_address where user_id=?
相信什么时候大家都知道了,是删除该用户下的所有地址。这没得选择,只能全部都删除。
所以在真正的开发中需要注意。
2)上面我们讲了Set,好像用着不怎么爽啊,有那么个陷阱,但没办法,Set是我们用得最多的,而且一般也不会有人直接去关联字符串吧。但很多人还是会不爽,那么hibernate也就应大家要求搞多了一个Bag(也许不是应要求,可能它们里面也有人不满,哈哈)。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基本用法:
首先我们需要把前面的TUser的映射文件中的Set标签修改为:
并且相应的实体类需要把addresses的类型修改为List类型。
这里我们重新添加三个地址:
我们运行测试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figuration cfg = new Configuration().configure(); SessionFactory sessiOnFactory= cfg.buildSessionFactory();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TUser user = (TUser)session.load(TUser.class,new Integer(4)); System.out.println("address size:"+user.getAddresses().size()); session.close(); }
这里我们看到了:
address size:3
这次我们已经全部都可以看到了,不管有没有重复。
但我们刚才看了一个删除的问题,Bag在这里还是没有解决,需要借助idBag。我们看到配置文件,需要如下的修改:
idbag name="addresses" table="t_address" lazy="true">
我们看到它只比bag多了一个collection-id进行表明要删除的记录号。
当我们重新运行删除的代码:
TUser user = (TUser)session.load(TUser.class,new Integer(4));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Object obj = user.getAddresses().iterator().next(); user.getAddresses().remove(obj); tx.commit();
我们看到输出语句为:
Hibernate: delete from t_address where id=?
这次并不是通过user_id来进行删除,而是根据t_address的ID来进行删除,这说明它真正删除我们需要删除的那条记录。
我们看到数据库,现在记录是:
我们已经把第一条记录给删了,正确了。
3)看了上面两种方法,我们再来看一下MAP,它跟上面两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进行键值的对应。直接看代码,直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它和前面两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一个index,这相当于我们在java中map的key,我们通过这个来取出相对应的记录。记住,改完这里还要改相应的实体类,需要把addresses属性的类型改成Map。
看看数据库的数据:
这里我们看到有两个office和一个home,那么office是拿哪个呢?
不要急,我们运行一下测试代码就知道了:
TUser user = (TUser)session.load(TUser.class,new Integer(4)); System.out.println(user.getAddresses().get("home")); System.out.println(user.getAddresses().get("office"));
ShanWei ShangHai
对,如结果可知,我们取得的是后面那个,这跟Map的原理一样,后面存入的值会覆盖前面的值(如果它们是同一个key的情况下)。
Map是比较简单的,相当前两个来说。
4)最后一个我们来看一下List。List与前几种又有不同,不同在它可以进行排序。
我们来看一下它是怎么实现的:
首先我们还是修改一下映射文件:
它和Map的配置差不多,但index的属性是不一样的,Map中的index是作为key来取得值,而List的index是作为排序的。
我们看数据库:
我们设了三个值,顺序分别为0,1,2。
下面我们运行代码来更改0,2的值:
TUser user = (TUser)session.load(TUser.class,new Integer(4)); Transaction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Object obj1 = user.getAddresses().get(0); Object obj2 = user.getAddresses().get(2); user.getAddresses().set(0,obj2); user.getAddresses().set(2,obj1); tx.commit();
我们看到结果:
我们看到,0,2已经调换了,当然这也只是调换了idx的值。但这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排序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