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书写规范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含集中式课程实验设计,以下统称设计报告),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课程设计报告管理工作,提高设计报告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设计报告工作的目的
第二条 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目标是: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手段及科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
第三章 设计报告工作的组织
第三条 任课教师是设计报告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主要负责提出设计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设计报告题目筛选,设计报告指导,成绩评定和质量分析等具体工作。
第四条 学院负责制定设计报告撰写的指导原则,组织院内外专家对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抽查和监督,负责对优秀设计报告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奖励。
第四章 设计报告的选题要求
第五条 设计报告选题是确保实验开展效果,提高设计报告质量的关键。设计报告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性 报告题目要符合课程培养目标,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拟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切忌题目立意过大,内容空泛。要通过撰写设计报告,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 报告题目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注重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
(三)创新性 报告题目应突出创新性,要结合学科创新和技术创新,使报告题目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反映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创意的需要。
(四)可行性 报告题目要具有可行性,符合本科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工作条件的实际,切实满足课程设计报告工作量的要求,避免过多和过少两个极端。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六条 设计报告可分为个人型和团队型。个人型设计报告指以个人为单位开展实验的设计报告。团队型设计报告指以由多名同学组成团队合作完成的实验撰写的设计报告。团队型设计报告必须在报告中明确每名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
第五章 设计报告的撰写与评阅
第七条 设计报告的撰写应遵照《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书写印制规范》执行,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
第八条 设计报告的撰写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设计报告出现抄袭、雷同、伪造数据、请人代写等现象,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按考试违纪处理,并追究指导教师的相关责任。
第九条 学生设计报告撰写完成后,由指导教师评阅并给出成绩。
第六章 设计报告的质量监控
第十条 学院(系)组织专家定期检查或抽查设计报告的有关工作,检查或抽查结果向学院(系)反馈,学院(系)反馈给任课教师。
第十三章 设计报告的存档
第十一条 设计报告资料(图纸、文档资料、实验记载、原始数据、计算数据、调研记录、程序、音像磁带、磁盘、图片、设计手稿、打印本及其它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等)学生均不得带走,统一交教学实验中心保管或处置。
第十二条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设计报告成果寄出校外发表。成果转让工作须征得教学实验中心和任课教师同意,学生不得私自转让。
本条例由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书写印制规范》
附件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书写印制规范
设计报告写作是反映学生实验成效的重要途经,是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掌握撰写设计报告的基本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统一我院本科生设计报告的书写格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约定的书写格式主要适用于用中文撰写的设计报告。
一 内容要求
(一)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准确概括整个实验的核心内容,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缩写字。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4个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外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
(二)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内容应概括地反映出本实验的主要内容,主要说明本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语言力求精练、准确。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实验的关键词(3—5个)。摘要与关键词应在同一页。
(三)目录
目录是报告的提纲,也是报告各章节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应按照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四)正文
正文是设计报告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