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信仰互联网,从小就在网络中浸染长大,并献身于这个行业近十年的我来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最经常被别人问起的东西。特别是我目前创业所在的互联网教育领域,跟很多的教育人士接触,他们都极度渴望拥有互联网思维,期待掌握它来改变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我一直跟他们说要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首先得从本质上理解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一个互联网企业是如何运作的。这里,我希望以我当年做出创业决定时的思考过程,讲述一个我所理解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第1种商业模式:以信息为基础
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计算机所做的事情,而计算机只能处理信息,所以一切网站,都必须要基于一个信息。在我思索我创业该做些什么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是我要基于什么信息个体,来实现一个什么行为。在我看来,所有的成功网站都是基于单一信息个体和单一行为的,淘宝的信息个体是商品(含有标题、描述、售价等子信息),行为是购买;微博的信息个体是140字,行为是阅读;谷歌的信息个体是一个网页(含有title,keyword, description),行为是搜索。
这里的信息个体和行为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什么信息个体直接影响了商业模式的成本,而什么行为则决定了市场容量。每个人一辈子会重复无数次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例如购物,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做无数次这个事情,而我们如果能用互联网来改变这种行为,那就是载入史册的革命。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很好的信息个体,并且很好地考虑清楚这些信息该如何产生。我最崇拜的公司是谷歌,因为他创造了一个每个人会重复无数次的行为,并且它的信息个体完全使用计算机机器抓取,意味着信息的多寡对成本的影响低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谷歌是一个“印钞机”。对比新浪这种门户,信息个体是新闻,乃是人们日常生活已有的东西转化而来,而其生产模式则是采用大量的编辑,成本很高。
当我们回顾十年前发生的Web2.0,里面有很多的概念,例如去中心化、UGC等等,其从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生产模式的变革,网站通过产品功能的设置,让用户来生产内容,再通过产品的机制让好的内容浮现、让差的内容沉没。可以说走到今天,互联网思维里面已经非常根深蒂固地形成了一个在选取了单一信息和单一行为后,采取自身解决冷启动问题,吸引到用户后再利用用户来UGC的方式产生更多信息的良性循环中。例如大众点评,餐厅是其信息个体,初始采取雇人来录入冷启动所需要数量的餐厅信息和评价,然后获得用户使用后,再让用户来自发提交餐厅信息与餐厅评价,而用户所提交的UGC又能再丰富信息,更加丰富的信息又吸引更多的用户,一直这么循环下去,就能快速发展壮大。
一个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基础很简单,就是这样子的:
一种信息 -> 盈利能力(生产足够满足市场容量的信息所需要的成本是多少)
一个行为 -> 市场容量(这个行为在多少人的生命中会重复多少次)
我个人在上面两个有了初步想法后,会开始算数,我是这么计算的:
首先看信息的生产成本,我的种子用户需要多少人,能够吸引到这些种子用户所需要的信息量会是x,冷启动所需要的x信息是只能我自己做或者花钱做的,类似谷歌那样机器抓取永远是我的首选,这种情况对于我这种懂技术的人来说成本等于零,至少也是一个机器抓取处理后再用人工做少量处理的事情,还需要花钱进行的人工处理就是我初始的投入成本。获得冷启动所需要的用户后,我的产品机制会如何地设置来让用户为我贡献UGC,让我在后续的信息生产上可以完全借助于用户,从而成本无限接近于零。这里冷启动的成本是很好计算的,而再后续的UGC部分我完全依赖于我个人的大量经验积累,我很清楚我能够有什么手段来调动UGC,能把它做到什么样的规模。
其次看盈利能力。这里关于行为选取的要求就是一个字“快”,人的时间有限,一个最快速能够完成的行为,然后重复无数遍才有意义,无论是淘宝还是谷歌,都无限制地追求这一点,淘宝追求让一个人最快速地完成一个购买行为、谷歌则是说要用户最快速地离开谷歌。在这种快的要求下,一个网站想要盈利则必须依赖另一个行为。这里我把它跟上面的行为区分开来,这个行为我们叫做盈利行为,之前的叫做基础行为。绝大部分的网站都是走广告模式的,那么他们选取的盈利行为叫做“点击广告”。
谷歌之所以被我奉若神明,就在于其盈利行为满足了我一向的追求:盈利行为跟基础行为有多相关决定了盈利能力。人们到谷歌搜索是要找一个东西,而谷歌提供的广告同样是满足人们要找一个东西的基本需求的,这叫做非常相关。反观微博在盈利的道路上走不好,则在于其没有找到跟用户看微博(基础行为)很相关的盈利行为(我看微博不是要找东西的好不好,广告只会让我厌烦,不过他们跟淘宝合作的购物推荐貌似靠谱了一些)。还有一种可能是盈利行为与基础行为是一致的情况:必须付钱才能完整地完成基础行为,例如婚恋网站看美女照片是免费的(完成了部分基础行为),但是要看联系方式(完成全部基础行为)就必须付钱。
所以对于将来的盈利能力来说,我们要评估的就是盈利行为是什么,这个行为跟基础行为有多相关,相关度决定了有百分之多少的用户会在基础行为上同时做盈利行为。这样子,我就得出了下面的这个公式:
冷启动所需要的信息量x,获取冷启动所需要的单信息成本X元
基础行为所对应的市场总容量N人*M次
盈利行为和基础行为的相关度P%
对我来说算是成功的市场占有率会是O%
获取O%市场占有率所需要的信息量y和单信息成本Y元
单用户在单个盈利行为上可以给我的收入R元
如果我真的达到了O%的市场占有率,那我的收入就是N*M*O%*P%*R
好吧,我其实不打算造一个公式出来了,这对于我来说太难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成本需要计算,例如开发人员6个月工资等等。我实际上当时也算晕了,这玩意儿不好算,我最后决定创业,仅仅是依赖于我认为我的P%赶得上谷歌,R远大于谷歌,X和Y仅仅比谷歌略高,一切机器能做的事情都归于不要钱,并且对自己在UGC的控制上极有信心。(嗯,我的确是谷歌的狂热粉丝)
于是,我们会有这么个简单的图:
我想强调一点,非常强调这一点:我很坚持“单一”,单一种类的信息个体、单一的基础行为、单一的盈利行为。我们要新创造一个公司、一个网站、一个事业,不光是时间精力上不允许我们做两个信息、两个行为,更重要的是如果由一个信息或者一个行为变成两个,整个系统的复杂度都是呈几何级数上升的,反正我自认我Hold不住,我在现实中也没看到哪个成功网站最开始时不是这么“单一”的。(Facebook牛逼之处在于创造了一个叫做NewsFeed的东西,把原来不单一的日志、相片、动态全部统一在一起变单一了!)
这是我认为的第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以信息为基础的,要不咱就命个名叫做“信息类”吧。如果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那我下次再琢磨一下,再写一写我走信息类创业发现走不通后开始琢磨的第二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心理为基础的,典型代表是网游。
最后,我想说我希望抛出我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也是我在多年工作中分析竞争对手或者国外新兴网站中的最底层部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