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要以现有的数字校园为基础,将校园中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集成和融合,格物斯坦表示:实现业务服务与数据信息的集成,使校园的功能进一步完善,然后再逐步的推进校园服务的自助化及智能化,让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和服务的应用更加便捷和高效。通过智慧学习促进学习方法的优化和减轻校园管理者的负担,让教师和学生在智慧校园的体验下逐渐感受到幸福和舒心,实现校园智慧化的建设目标。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各岗位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所以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基础。例如,高校的招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及资产管理工作等,都要与智慧校园紧密结合。在智慧校园全面建设成功后,陈旧的业务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及学习方法等都会进行优化。
由于智慧校园处于过渡阶段,学校内的所有人员必将对全新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所以要尽快将新的业务系统与实际的业务流程、业务内容进行紧密结合,让所有人按照规定的流程开展工作。同时,需要对智慧校园的应用情况设置考核机制,选拔应用智慧校园模式优秀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奖励,树立智慧校园的应用榜样,加深智慧校园的应用,促进智慧校园的发展。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智慧校园必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但是,智慧校园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不断研究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智慧校园的内涵,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促进智慧校园的应用与发展。
智慧校园的建设涉及人力因素、环境配备、设备资源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它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结合各学校实际因地制宜。但现今大多数学校的建设现状却是无系统规划专业人员,缺乏顶层设计。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和建设智慧校园进程中,主要依托校长理念和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设计。而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学校信息技术培训、信息化设备维护人员,且大部分信息技术老师也仅仅只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缺乏系统规划能力。但建设智慧校园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大部分学校都处于一边摸索一边建设的阶段,往往只满足于解决当前的一些局部的需求,无法进行系统的、长远的规划和设计,参与部门有时候都是各自为政,这违背了建设智慧校园的初衷。
综上所述,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智慧校园设计建设过程中,如何为新目标的落实做出规划和调整,从而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已成为当务之急。核心素养的确定标志着我国新一代教育目标的确立,直接影响我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从课程观、能力观上升到了新的育人观,这种育人观要求跨学科、跨领域培养学生的复合创新能力,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创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