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下大致背景吧,本人男,豫籍,26岁,程序员一枚,去年(15年)7月份来到了北京,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不知不觉中来北京有一年的时间了,忍不住想说下北漂生活的感悟。
有很多人会问,你为什么来北京?北上广的同样,有些会说为了高薪,有些会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些是为了两个字:梦想。
在北京上班一族,每天都要面对拥挤的地铁,路程在一个小时左右的居多,昌平线、13号线、5号线、1号线、4号线等,每天拥挤不堪,前胸贴后背的,女孩子多少有些尴尬,为了生活,眼下也只能这样了,每天风风火火的赶着上班,投入到人流中,朝九晚五,繁重的工作,岗位的竞争,一天天就这么过去。
每年有大量人员离开北京,要么扛不住安家的高成本回归家乡附近城市,要么厌倦了这种城市去其他城市发展,留下了许多回忆,汗水、喜悦、有爱有恨得城市吧,当然每年又有大量人员涌入北京,毕业生居多,怀揣着梦想、高薪的向往来到了这座城市,留下青春的回忆。
西二旗,中关村、望京、酒仙桥等几大IT人士聚集地,我也身为其中一员,就以“我们”来称谓了,可能在其他行业眼里,我们有着“高薪”、“邋遢”、“宅”、“直男癌”等标签,我也无可厚非的占了几个,哈哈,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加不完班,改不完的bug,学不完的新技能,工作了几年多多少少都有些病,尤其是颈椎病,亚健康状态。
总之,调侃、感慨了这么多,路还很远,加油,—— 2016.06.29 22:52:42 北京昌平记
17年回顾
大背景:17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比特币、买房、新零售、内容付费、互联网下半场、工业互联网、实体经济都是热门话题,一波接一波,是互联网热闹的一年。
个人:来北京的第二年,年初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到年末有几个实现了,有几个目标偏离了,没能实现。
我的17年关键词是:女朋友、房子、搬家、换工作、读书;
女朋友:值得高兴了今年脱单了,看着身边同学朋友一个接一个结婚、生孩子,心里没点波澜是假的,后边的道路不在孤单,相处近一年时间,一起旅行、压马路、看电影、吃美食,有约定,有欢笑、有失落,虽没有大波澜,也有两个人的小幸福吧。元旦时一起回顾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规划了18年目标。
房子:原计划过两年攒足了money在考虑这件事情的,看着16年房价涨势凶猛劲头,粗算了一下16年辛苦一年挣得钱还没涨的多,16年12月萌生了买房的念头,开始关注房势,17年4月份趁清明节假期在郑州看了看房子交了个订金,不巧的是,正赶上限购,直到7月底才签约合同,中途往郑州跑了几次,细节不在一一累述,总之买房真是件麻烦事。8月份开始还房贷,每月支出又多出一笔,起初还少有点不适应,感觉到了来自经济上的压力,之前挣些钱,自己除了日常开销,给父母些,还略有余款,没有什么思想压力,想想每月都有房贷要还,不得不努力了。
搬家:最折腾是搬了两次家,6月份从住了两年的朱辛庄搬到了温泉镇那结果因为离职的原因又在8月初搬到了天通苑北。
换工作:8月份换了份工作,主要离开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心情待了,因为上级的一些事情处理上,个人有些不认可;二是:公司战略调整,移动端会以一种可有可无辅助性的姿态存在,在这当时Android自己,除了自学也没有什么可通过工作上得到提高发展了。新工作从进去到17年结束都在忙碌中度过,虽然技术上也没提高多少,但最少是充实了,充实中谋求发展吧。
读书:今年读了10本书,电子书居多,文学、历史、经济类、技术类。之前都是通过百度平台读书,后半年在新工作中,同事推荐微信阅读,尝试了下,觉得还不错,微信的简约风格,内容体量也不差,再加上不用付费,通过读书时长就可以满足个人持续读下去,就坚持在微信读书中读书了,今年读的基本书中也推荐基本吧吴晓波老师的《大败局I》主要讲述近十五年左右一些企业的兴衰史、《大明王朝1566》背景是以嘉庆皇帝执政期间的历史、《逻辑思维》就不过多介绍了,可能大家都知道。
17年已成过去,有收获也有不足,不足如:事情处理上还不够高效,总结的东西还太少,沟通能力仍需提高;
18年已经启程,18年我更应该做这些:
主要是转变思维模式,提高自己认知。
1.加强锻炼,随着加班时间增多、久坐、长时间使用眼睛,身体已大不如前了,18年要坚持锻炼身体。
2.时间管理:合理安排事情、注重时效,减少加班时间,增加时间学历。
3.金钱管理:提升理财知识,增加副业收入。
4.广泛读书:除了感兴趣的书外扩充读书类目;
5.跨圈交流:体会不同思维。
6.旅游:至少旅游两次,也是也女朋友的约定;
7.厨艺:尚处在家常菜能吃水准,尝试做菜系;
8.摄影:尚处于拍照技术被吐槽,尝试晋升中级选手。
2018年加油!————2018.01.09 22:01 北京朝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