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su_Hsien_945 | 来源:互联网 | 2023-02-02 12:46
经过从2001年到2003年初近两整年的努力,我突然发现公司在软件研发方面又回到了起点,虽然人数方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技术、产品、积累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成就,经过两年的淘沙剩下几个有能力(包括技术和
经过从2001年到2003年初近两整年的努力,我突然发现公司在软件研发方面又回到了起点,虽然人数方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技术、产品、积累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成就,经过两年的淘沙剩下几个有能力(包括技术和经验)的还整天在维护原来的系统和在新ERP设计审计方面疲于奔命。
ERP理论:从SCM的开始到CRM的提升,到新ERP的设计理论上应该有一定认识,可是目前的情况与2001年最初相差无几,需求、设计甚至最后保底的数据库设计都需要大规模的改动,甚至不能使用(错误的引导程序员),直接的后果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是在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建议改动、再建议再改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定稿而影响进度,其实很多东西都有成熟的可以借鉴,然而……最终好像成了以我为首的,领导开发组向总体组发难!哎,其实这是我一直害怕的事情却偏偏又发生了。
Delphi技术:从成熟的软件开发工具上来看,选择Delphi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无论从生产效率还是技术先进性,以及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的质量方面,都是很不错的,可是我们在组件技术和Delphi的数据库更新技术方面认识的很不足,由于没有时间和资源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由于SCM项目的维护问题,在考虑到ERP的可维护性方面不得不采用自己写更新机制,其实到现在我个人认为是很大的失败,当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此我是有责任的。
系统框架:从SCM项目的后期和CRM项目上,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我们现有系统框架的不足,更明白有一个好的程序框架的重要性。然而最初的设计一直停留在皮毛上,甚至根本就不明白程序框架是什么东西,直到经理、一个同事和我的介入才真正的制定出原则和方向,可是又由于资源的不足和个别框架编写人员的认识问题,同时考虑对开发进度的影响结果虎头蛇尾,很多好的思想都没能实现,其中关于客户定制的一些功能现在几乎连很多优秀的ERP软件中都没提供,而且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只能看以后是否有时间了,真是遗憾。
开发体系:由于相关人员对面向对象的知识缺乏,同时对ROSE工具使用的认识有误(个人这么看)结果导致需求和设计一塌糊涂,不但开发人员看不懂而且出现误导的现象,更可怕的是客户的原始需求几乎全部丢失,而且目前对问题的严重性依然认识不足,真不知下一步的开发怎么进行。
当然了所有以上的问题有公司发展方向的问题,但是与ERP相关的资源多时20多人,少时也超过15个,完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除原有两个项目的维护工作外,在程序框架、客户需求、系统设计三方面重点攻关,最终拿出一个优秀的程序框架和合格的系统设计应该没问题,而现在总体组6、7个人近一年的辛苦,到最后连一份相对合理的数据库设计都拿不出,真不知领导的心情怎样。
最初看到软件研发资源的组织形式,觉得有专做设计的、有专做编码的、有专做测试的,这不是软件工厂的模式吗,最终不但完成了客户的合同,还产生了一个很好的行业软件,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我现在最害怕的是实施时怎样去面对那一张张对你充满畏惧和怀疑的面孔,这难道就是中国目前软件行业的现状吗?
13 个解决方案
因为在国内的软件业不完善,你应该能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啊!你若喜欢这一行就继续干,一个人干多个人的活,你换一个角度看,你还能学到很多的东西呢。现实与理想有时总是差得很远。你若有能力可以自己开个公司,有些无奈到时也许你就会明白了。
最初看到软件研发资源的组织形式,觉得有专做设计的、有专做编码的、有专做测试的,这不是软件工厂的模式吗
----------
这只是形式之一, 怎么会是全部呢?
楼主, 你陷到条条框框中去了. 赶快爬出来吧.
其实你错了,能最快速地交付最简单的正确功能就是合理的,其它的都不重要!你说框架?人数不重要?我相信一个微软的开发员比十个我更有效!
看来你公司的软件工程管理做的极差。缺少牛人,整个项目当中是否有架构设计、设计模式不得而知。公司可能是一个培养新手的土壤,最后苦的是那些有责任心的好同志。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你永远也别象中国人对待别人时间象对待自己时间一样。。。
这难道就是中国目前软件行业的现状吗?
: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