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SDWAN大局之观

从2014年,北美市场上正式听到SD-WAN这个用词,发展至今,全球装机量已达到10万个节点。国内对于SD-WAN这个“新宠”࿰

  从2014年,北美市场上正式听到SD-WAN这个用词,发展至今,全球装机量已达到10万个节点。国内对于SD-WAN这个“新宠”,在ICT行业受到青睐,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SD-WAN并不是一项全新的技术,而是众多传统技术之上的智能优化而来的,目前已应用于各行业中,各企业纷纷尝到SD-WAN带来的甜头。

  但是对于SD-WAN众说纷纭,到底SD-WAN的由来是什么?SD-WAN的优势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揭开SD-WAN的神秘面纱吧。

  硅谷对于SD-WAN的探索始于2012年,相比于传统厂商提供的企业路由器与WAN加速设备,一些创业公司开始围绕着相对轻量的CPE来重构企业级WAN方案,希望解决传统企业WAN组网昂贵、复杂、臃肿的问题。

  首先被引入的是Hybrid WAN与APP Routing的概念,Hybrid WAN是指对CPE上不同的WAN线路进行监测与协同,通过优化后的Internet线路来分担MPLS线路的流量压力,降低对于昂贵的MPLS线路的依赖性,而APP Routing是指为CPE引入应用识别的能力,从而可以把更重要的应用流量分配到传输质量更优的线路上。Hybrid WAN和App Routing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企业级WAN方案组网成本高、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

  借着SDN的东风,集中式管控与自动化开通的能力被引入到企业级WAN。用户可以通过Portal来定制WAN的拓扑以及连接策略,包括传统的路由以及上述提到的Hybrid WAN与APP Routing等,CPE上电后能够自动向管理/控制平面进行认证与注册,然后管理/控制平面会根据用户的组网需求,自动地对CPE进行配置与控制,避免了手工的配置开通,降低了企业×××组网的难度。同时,可视化的能力也被引入到方案中来,CPE/线路/流量/应用的参数与状态会被测量并采集上来,通过Portal或者报表直观地呈现给用户,为企业的WAN运维带来了便利。

  除了连接的能力,安全是企业级WAN另外一个无法回避的刚需。安全作为一套独立的体系,远远不是简单的×××+访问控制就可以搞定的,需要将一些防火墙中的高级安全特性引入到CPE中,不过这些高级安全特性的实现过于复杂,在CPE中直接进行集成有很大的的难度。随着NFV的兴起,CPE开始走上x86+虚拟化的路线,这为集成提供了新的思路,允许各种安全能力以VNF的形态在CPE上进行动态加载。在此背景下,uCPE的概念被提出,x86化的CPE将作为白盒,为路由、WAN加速、应用识别、安全等各种VNF提供一体化的集成平台,用户可按需购买VNF的License,避免了对于专用硬件的投资与维护成本。

  SD-WAN的早期架构成型

  时间来到了2015年,此时SD-WAN的早期架构已经成型。可以看到的是,SD-WAN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一种牢牢根植在路由、安全等众多传统技术之上的,通过SDN/NFV/白盒等新型架构对交付方式进行改造的,企业级WAN组网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因此,除了创业公司以外,传统的企业路由器、WAN加速、安全厂商也各自带着不同的理解,陆陆续续地投身到SD-WAN的生态当中,一时间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SD-WAN讯速地打开了大型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市场,其中不乏一些世界500强的大型客户,SD-WAN成为业界新宠。

  SD-WAN的早期架构在组网方案上侧重于Internet,希望通过加速后的Internet,部分地代替MPLS线路在企业组网中的作用。这对于网络运营商的MPLS ×××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不过网络运营商也很快地意识到,这是技术演进的自然结果,而且SD-WAN在灵活性、自动化等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大部分的网络运营商对于SD-WAN都表现出了比较开放的态度,在技术与产品方面开始进行密切的跟进。

  另外,考虑到网络运营商在生态中的地位与体量,SD-WAN厂商也需要与其建立起一种更为融洽的合作模式。一方面,Internet的劣势在于传输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如果两个CPE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基础网络运营商进行接入,那么CPE间的传输质量将受限于两个运营商间的Internet互联能力,考虑到国内的现状,企业在跨越南北运营商进行Internet互联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瓶颈,而运营商Internet国际出口的拥塞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再为精巧的Internet加速技术,很多时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网络运营商拥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业务的覆盖范围更广,无论在运营还是运维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这正是SD-WAN厂家们所欠缺的环节,一些大型的客户动辄就几千个分支,虽然技术上具备集中式管控与自动化开通的能力,但是从渠道和服务的角度来说,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SD-WAN生态协同

  大概在2016年前后,SD-WAN开始牵手网络运营商。由于网络运营商自身具备较为丰富的线路资源,因此相比于Hybrid WAN与APP Routing,SD-WAN所提供的连接集中式管理与自动化开通的能力,以及增值业务集成的能力,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有更强的吸引力。第一种合作的思路是,网络运营商为厂家的SD-WAN方案提供渠道和服务,双方共同分享SD-WAN的利润。第二种思路是,将SD-WAN与网络运营商的存量资源进行整合,这就需要对SD-WAN早期架构进行调整。

  对于Tier 1的网络运营商而言,其存量资源可覆盖到网络连接的端到端,包括广泛的POP点,以及高品质的专用传输线路,对于本网客户而言,还掌握着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权,以及部分企业的出口CPE设备。因此对于Tier 1的网络运营商而言,SD-WAN的价值主要在于连接的集中式管理与自动化开通能力。另外,uCPE提供的增值服务集成能力,未来也有可能会带动新业务的发展。与uCPE相对的,Tier 1的网络运营商在POP点云化的大背景下,也逐步看到了vCPE的价值,vCPE通过云中x86+虚拟化的资源为企业提供连接、安全与其他增值服务,具备集中式管理和多租户复用的特征,相比于uCPE在运维和成本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对于Tier 2的网络运营商和MPLS ×××网络运营商,其存量资源包括较为广泛的POP点,以及高品质的专用传输线路,但是并不掌握企业出口的CPE,在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方面也不具备话语权。因此,SD-WAN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最后一公里的灵活接入,整合后可将SD-WAN CPE投放到企业网络中,将企业的关键流量自动接入到自身的POP点,此段接入采用Overlay的方式通过Internet承载,POP点终结Internet,彼此间通过专用线路进行高品质的传输。

  除了网络运营商以外,传统的IDC运营方也具备POP点与传输线路,SD-WAN同样为他们打开了迈向连接类业务的大门。同时,SD-WAN与网络运营商的集成,也使得一些SD-WAN厂家看到了连接类业务运营门槛的降低,他们开始储备POP点与线路资源,希望由连接类业务的后台走向前端。潘多拉的盒子就此打开,SD-WAN市场陷入乱战,此为2018年初。

  与SD-WAN相生相伴的,是云网融合。随着云计算的成熟,云上的VPC网络正在成为企业组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混合云作为云计算的一种关键形态,需要在云下数据中心与云上VPC间打通网络的连接通道,为此云运营商纷纷提供了×××网关的产品实现与企业数据中心间的连接。不过这类×××网关产品的组网能力通常比较单一,而且无法实现与企业数据中心出口设备间的统一控制,SD-WAN的厂家在看到这一问题后,开始在云运营商的Market Place上提供CPE VNF,希望将SD-WAN的产品边界推向云中。另外,×××网关与企业数据中心间的的连接,如果希望得到有保障的传输质量,就不适合通过Overlay在Internet上的方式进行承载,而需要通过网络运营商的专用线路来保障传输的质量,于是网络运营商纷纷开始提供混合云专线的产品,并围绕着入云连接自动化与按需服务的特征,将产品与SD-WAN进行关联,SD-WAN的概念再次被拓展。

  以云运营商的视角来看云网融合和SD-WAN,则与设备厂家与网络运营商有着不同的视角。实际上,各大OTT巨头在还没有转型云运营商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战略性地投资了大量的线路资源,但早期主要以自用为主。当OTT巨头转型云运营商之后,这些线路就找到了商用的机会,首先是为分布在两个Region的VPC间提供有质量保障的连接通道。当连接的Region数量变多后就演化成了一张VPC的全球骨干网,VPC在接入这张骨干网后,即可实现全球范围的有质量保障的连接,而不再受到Region地理范围的限制。再加上云运营商存量和继续拓展的全球POP点,就可以服务于企业数据中心的接入,只要接入云服务商全球骨干网的任意一个POP点,就可以与云上各个Region的VPC打通,实现一点网络接入,全球云可达。

  能够接入企业的数据中心,自然也可以接入企业的各个分支站点间,那么云运营商的骨干网也就具备了为企业建立多点×××的能力。此时,云运营商所绘制的连接蓝图,已经超越了云间和混合云的场景,反***到了SD-WAN的领域,这在客观上与网络运营商形成了竞争关系。相比于网络运营商,云运营商建设骨干网和POP点更容易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提供全球范围的接入与传输。不仅如此,云运营商开始把云网的触角继续下探,直接来定制企业CPE,将流量自动指向其骨干网的POP点,这又与SD-WAN设备厂家形成了直接的竞争。相比于SD-WAN设备厂家,云运营商所定制的CPE功能更精简、成本更低,可实现所谓的“零配置入云”。此为2018年下半年,云运营商的入场,再一次搅动了原本就不平静的SD-WAN市场。

  SD-WAN的车轮仍然在滚滚向前,产业上下游的各路选手都带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诉求,站上了这趟列车。2019年的SD-WAN将会越来越好,已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SD-WAN解决方案,推动着SD-WAN在国内逐步走向成熟。而对相关从业人员来讲,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如何在这一波新的浪潮中跟踪前沿技术,把握行业先机?

转:https://blog.51cto.com/13852657/2406010



推荐阅读
  •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存储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场景。通过分析直连式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的特点,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存储方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 [详细]
  • 基于KVM的SRIOV直通配置及性能测试
    SRIOV介绍、VF直通配置,以及包转发率性能测试小慢哥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目录?1.SRIOV介绍?2.环境说明?3.开启SRIOV?4.生成VF?5.VF ... [详细]
  • 深入解析Serverless架构模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Serverless架构模式的核心概念、工作原理及其优势。通过对比传统架构,探讨Serverless如何简化应用开发与运维流程,并介绍当前主流的Serverless平台。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 Android 中使用值动画(ValueAnimator)来动态调整 ImageView 的高度,并探讨了相关的关键属性和方法,包括图片填充后的高度、原始图片高度、动画变化因子以及布局重置等。 ... [详细]
  • Spring Cloud学习指南:深入理解微服务架构
    本文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在Spring Cloud中的实现。讨论了微服务架构的主要优势,如简化开发和维护、快速启动、灵活的技术栈选择以及按需扩展的能力。同时,也探讨了微服务架构面临的挑战,包括较高的运维要求、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接口调整的成本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实施微服务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 [详细]
  • 全能终端工具推荐:高效、免费、易用
    介绍一款备受好评的全能型终端工具——MobaXterm,它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完全免费,适合各类用户使用。 ... [详细]
  • ![](https:s2.51cto.comimages202107121626044334772585.jpg)再往上基本就是架构师了,如果你想要做到架构师这个级别,那么这样的一 ... [详细]
  •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 Python 将一个字符串按照指定的行和元素分隔符进行两次拆分,最终将字符串转换为矩阵形式。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实现这一功能:一种是使用循环与 split() 方法,另一种是利用列表推导式。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优化效率和深入研究核心技术,将技术和知识转化为实际收益。文章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提高工作效率、掌握高价值技能以及选择合适工作环境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实现技术变现。 ... [详细]
  • 全面解析运维监控:白盒与黑盒监控及四大黄金指标
    本文深入探讨了白盒和黑盒监控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系统监控中的应用。通过详细分析基础监控和业务监控的不同采集方法,结合四个黄金指标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有效的监控策略。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现代分布式架构的多样性,包括高并发、多活数据中心、容器化、微服务、高可用性和弹性架构等,并介绍了与这些架构相关的重要管理技术,如DevOps、应用监控和自动化运维。文章还深入分析了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概念、主要用途及类型,同时对比了单体应用与分布式服务化的优缺点。 ... [详细]
  • 当前,众多初创企业对全栈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市场中却存在大量所谓的“伪全栈工程师”,尤其是那些仅掌握了Node.js技能的前端开发人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全栈工程师在现代技术生态中的真实角色与价值,澄清对这一角色的误解,并强调真正的全栈工程师应具备全面的技术栈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详细]
  • 用于图像集分类的混合黎曼图嵌入度量学习
    AMiner论文推荐论文名称:HybridRiemannianGraph-EmbeddingMetricLearningforImageSetClassificati ... [详细]
  • 前言作为一个移动端初学者、爱好者,能使用前端技术开发原生游戏一直是一件渴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暂且不说游戏逻辑的复杂度,算法的健壮性ÿ ... [详细]
  • linux无线网卡驱动编译
    分类:LINUX若要安装以BroadcomBCM4311、BCM4312、BCM4313、BCM4321或BCM4322为基础的无线网络卡,请遵照以下的 ... [详细]
author-avatar
手机用户248覀9795477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