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iushenX | 来源:互联网 | 2023-10-10 22:00
摘要:
2013年1月,我作为项目经理参与了某省电力公司一体化综合运维管理项目的建设。该项目以IT资源配置管理为中心,通过构建可灵活扩展的CMDB配置库,实现贯穿IT运维周期的运维管理体系,通过资源管理、综合监控、服务管理、安全审计等功能,保障业务应用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升运维服务能力。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以某省电力公司一体化综合运维管理项目为例,讨论了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规划、实施质量保证、执行质量控制等过程。采用检查单、评审、测试等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制定质量管理计划;采取多项预防措施保证项目质量;严格评审和测试加强质量控制等环节,保证了项目顺利完成。最后本人总结项目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向。
正文:
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资源数量的增多,IT系统运维面临着IT资源内部关联混乱,故障难定位,变更风险高,流程不规范,监控不给力等困难,某省电力公司信息中心要求以IT资源配置管理为中心建立一体化综合运维管理系统,通过构建可灵活扩展的CMDB配置库,实现贯穿IT运维周期的运维管理体系,保障业务应用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升运维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该系统应用SOA/ESB架构技术,使用Java语言开发,采用模型技术统一监控各类软硬件对象,同时满足C/S、B/S结构,支持Oracle、MySql等数据库,实现资源管理、综合监控、服务管理和运维审计平台等功能,梳理了IT系统内部结构与相互影响关系,为多角度、全方位展现系统运行状况奠定了基础,安全落地了ITSS方法论,有力防范了运维操作风险。
该项目是某省电力公司“十二五”信息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存在工期紧,业务负责,干系人多等特点,投资约1420万元,2013年1月项目正式启动后本人被公司指派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开发工作。在该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我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公司CMMI3、ITSS等质量管理过程域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质量管理计划;采取多项预防措施保证项目质量;严格评审和测试加强质量控制等环节,保证了项目顺利完成,以下结合项目的重点实践论述在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理论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制定质量管理计划(512字)
成功的项目必须在约定的时间、范围、预算及质量要求下,达到相关干系人的期望,作为项目经理我深知“预防胜于检查”的重要性,要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一个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必不可少。
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就是要识别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首先,依托公司CMMI3、ITSS等质量管理过程域的具体要求,梳理符合项目要求的质量指导手册、规范及标准文件,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裁剪《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检查表》、《评审记录》等标准模板。其次,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我与项目组的专职QA反复商讨,根据项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书、范围说明书等文件,完成项目质量目标的初步确定,如IT资源覆盖率达85%;业务流程按ITSS流程100%落地执行;系统故障率小于5%;用户满意度不低于95%等。然后,为方便QA及时验证项目中的活动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我和QA一起对照着项目的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发布等关键里程碑,依次列出了每个里程碑对应的检查项,完成《检查表》。最后,我邀请公司领导、客户代表、项目组成员等一起参加《项目质量管
理计划》评审会,会上我们发现用户的某些要求与上级文件规定有冲突,对此进行了调整修订,并对质量计划中的相关角色、职责、过程、检查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说明,会后让每个人进行了签字确认。
二、采取多项预防措施保证项目质量(613字)
质量保证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它包括所有有计划地、系统地为保证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而建立的活动。该项目的时间紧,功能复杂,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又比较高,为了能够在预算内按时完成项目并达到预期效果,我非常重视项目的质量管理。
首先,我向公司申请在项目组配备了经验丰富的QA、CM、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分别成立了质量保证组、配置管理组、开发组和测试组,这些人员都曾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经验丰富,有助于在项目里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其次,制定编码规范,要求开发人员尽量在代码中写注释,每天必须通过SVN同步代码,我们还形成了基础类库方便对公共模块功能的调用,同时也通过软件复用、中间件等技术节省了开发时间。
再者,规范变更控制流程,约定项目组成员不得私下处理变更,所有变更必须书面提出申请,经过评估、决策、实施、验证等标准流程执行,由配置管理员通过CVS建立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合理分配访问权限,统一控制和管理项目变更,每月定期提交《配置管理报告》。
然后,约定组内的汇报机制及例会制度等,要求每个人员必须每天下班前完成当日工作完成百分比的填写,每周二下午定期召开周例会汇报目前的项目状况及分析出现的偏差,及时纠偏等。
最后,加强日常审计,我要求QA人员随时关注项目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若是发现偏差,及时向我上报,我会立即组织人员分析应对,每个月开展一次阶段评审,提交上报《质量审计报告》。
另外,项目组内还不定期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如ITSS培训,每个人都获得ITSS服务工程师证书持证上岗,由于我在项目过程中提前采用了多项预防措施,使得本项目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三、严格评审和测试执行质量控制(522字)
由于项目的模块多,功能复杂,数据量又比较大,我们每完成一个功能模块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等,我们都要求项目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在会上记录大家的意见,讨论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QA人员会全程跟踪并记录并通知相关人员,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各方达成一致,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如果出现的偏差超出项目组范围,QA人员会及时上报公司高层,由高层领导决策。QA人员每个月还集中组织对项目文档进行技术评审,涉及到技术难关我们还邀请公司资深技术专家或其他项目经理参与,帮助项目组成员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严格遵守开发人员不测试、测试人员不开发的原则,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投入大量时间和专业人员编写测试用例并通过评审,先后完成了项目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我们还集中了一部分用户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对项目功能模块完成了现场测试,并要求严格做好测试记录。每个月测试小组会根据测试记录对在测试中反复出现的bug,采用直方图、帕累托图等分析产生bug的主要原因,及时告知开发人员,避免重复出现,bug及时消缺后进行回归测试,以免产生二次bug。项目验收时,我们还邀请第三方测试机构完成了项目的全面性测试,出具了第三方测试报告,该报告也作为了项目顺利验收的重要依据。
结尾(352字)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客户的大力支持下,本项目于2014年2月顺利通过验收,目前运行良好,得到客户一致好评。本项目的成功大多归属于我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未对异常情况提前编制应急预案。项目投入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正好碰上系统检修,检修结束后影响了系统正常显示,一时间项目组手忙脚乱,还好及时解决了未发生重大事故。
2、软件测试不全面,用例准备不充分,忽视了压力测试。系统实际运行后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运行速度下降很快,达不到设计要求,最后靠硬件升级和扩容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增加了额外费用。
综上所述,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以上不足我将继续努力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持续改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