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诺千金2502859287 | 来源:互联网 | 2024-09-30 18:35
为了解决庞大的一整块后端服务带来的变更与扩展方面的限制,出现了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微服务是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一种变体,把应用程序设计成一系列松耦合的细粒
为了解决庞大的一整块后端服务带来的变更与扩展方面的限制,出现了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微服务是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一种变体,把应用程序设计成一系列松耦合的细粒度服务,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协议组织起来 具体地,将应用构建成一组小型服务。这些服务都能够独立部署、独立扩展,每个服务都具有稳固的模块边界,甚至允许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编写不同服务,也可以由不同的团队来管理
然而,越来越重的前端工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自然地想到了将微服务思想应用(照搬)到前端,于是有了「微前端(micro-frontends)」的概念:
即,一种由独立交付的多个前端应用组成整体的架构风格。具体的,将前端应用分解成一些更小、更简单的能够独立开发、测试、部署的小块,而在用户看来仍然是内聚的单个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巨无霸(Monolith)的前端工程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工程 (主要是ToB业务)
特点
1.简单、松耦合的代码库
比起一整块的前端代码库,微前端架构下的代码库倾向于更小/简单、更容易开发。 如果一个大型的toB应用,里面有几百个页面,几百个接口,上百个组件,编译起来,就是一场灾难。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它不仅会耽误我们开发人员的时间,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上线时,在 Docker、CI 等环境下,耗时还会被延长。如果部署后出几个 Bug,要线上立即修复,那就不知道要熬到几点了。
使用微前端改造后可以做到编译时间很短,且功能相对独立。测试debug的时间也会变得少,更容易定位。
2.优雅的处理历史项目
在开发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是很美好的代码。正常情况我们看到这个,脑子里面就是两个字(”重构“)。
- 历史项目,祖传代码
- 交付压力,当时求快
- 就近就熟,当时求稳
而要对这些代码进行彻底重构的话,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有充裕的资源去大刀阔斧地一步到位,在逐步重构的同时,既要确保中间版本能够平滑过渡,同时还要持续交付新特性。这个时候如果用微前端的方式,把这些项目独立开来,单独运行。然后再找时间,单独重构这个模块。就能平滑过渡了。
3.单独部署打包
独立部署的能力在微前端体系中至关重要,能够缩小变更范围,进而降低相关风险
因此,每个微前端都应具备有自己的持续交付流水线(包括构建、测试并部署到生产环境),并且要能独立部署,不必过多考虑其它代码库和交付流水线的当前状态。
运用微前端的方式,我们可以每个独立的模块,单独的git库。这样的话,即使是别的模块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当前发布的模块。
如何构建微前端
加载器
Systemjs是一个可配置模块加载器,为浏览器和NodeJs启用动态的Es模板加载器。任何具有标准的URL都可被加载为一个模块:
<script src="system.js"></script>
<script>
// 加载相对于当前地址的url
SystemJS.import('./local-module.js');
// 加载绝对url的地址
SystemJS.import('https://code.jquery.com/jquery.js');
</script>
可以加载任何类型的模块格式,并由SystemJS自动检测。
包装器
single-spa
是一个用于前端微服务化的Javascript
前端解决方案。
特点:
- (兼容各种技术栈)在同一个页面中使用多种技术框架(React, Vue, AngularJS, Angular, Ember等任意技术框架),并且不需要刷新页面.
- (无需重构现有代码)使用新的技术框架编写代码,现有项目中的代码无需重构.
- (更优的性能)每个独立模块的代码可做到按需加载,不浪费额外资源.每个独立模块可独立运行.
import-map
的实现是 single-spa
的核心部分,我们首先得知晓什么是 import-map
。
我们先来看两段代码
import moment from 'moment';
import 'http://momentjs.com/downloads/moment.js';
这是一个典型的 es6
的 ES Module
的代码,但是现在浏览器并不支持。为了让浏览器支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兼容处理。
在一个文件中我们写入如上代码,显然第一行是无法正常运行的,第二行是可以正常运行的,但如果我们想要第一行正常运行的话, import-map
就可以粉墨登场啦。只需要在 html
文件书写如下:
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浏览器并不支持,想要让它支持的话,需要引入 system.js
。
而在 single-spa
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用 import-map
在根项目中引入所有的模块文件和子项目,从而在其余项目中可以进行模块的引用,就像上面说的那样,可以把 moment
想象成一个子项目。
消息总线
应用微服务化之后,每一个单独的模块都是一个黑盒子, 里面发生了什么,状态改变了什么,外面的模块是无从得知的. 比如模块A
想要根据模块B
的某一个内部状态进行下一步行为的时候,黑盒子之间没有办法通信.这是一个大麻烦.
每一个模块之间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当模块被卸载的时候,如何才能保持后续的正常的通信?
icestarck v1.2.0 推出了正式的官方跨应用通信方案 @ice/stark-data。核心只有两个 API:store(全局变量管理中心) 和 event(全局事件管理中心)。我们针对全局变量,增加了对应的监听事件,基本能覆盖 95% 以上的实际通信场景。简单通过几个场景说明具体使用方式。
import { store } from '@ice/stark-data';
// 子应用A设置信息
store.set('from', 'A');
store.set('current', 0);
// 子应用B读取信息
const from = store.get('from');
const current = store.get('current');
import { store } from '@ice/stark-data';
// 子应用A设置信息
store.set('from', 'A');
store.set('current', 0);
// 子应用B读取信息
const from = store.get('from');
const current = store.get('current');
- 框架应用顶部有 ”消息“ 展示入口,子应用内有阅读消息的能力,阅读完消息后需要通知框架应用刷新“消息”展示信息
// 框架应用
import { event } from '@ice/stark-data';
function fresh(needFresh) {
if (!needFresh) return;
fetch('/api/fresh/message').then(res => {
// ...
});
}
event.on('freshMessage', fresh);
// 子应用
import { event } from '@ice/stark-data';
event.emit('freshMessage', false);
// ...
event.emit('freshMessage', true);
构建部署
每个子项目单独打包上传到主项目同级目录。
用户访问主项目index.html后,js加载器会加载apps.config.js。
无论路由是什么,每次必会首先加载主项目,再根据路由来匹配要加载哪个子项目。
在资源服务器上起一个监听服务(我使用的是nodejs脚本+pm2守护),原有子项目的部署方式完全不变(前后端完全分离,资源带hash),当监听服务检测到文件改动时,去子项目部署文件夹里找它的app.js,写入apps.config.js。
讨论
router和vuex是可以选择不暴露的,尤其是vuex,我觉得增加了太多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未来同一架构接入其他技术栈的可能性(比如react)
数据管理还是由子项目自行处理的,耦合到主项目上不便于后续的拓展。vuex每个子项目有它自己的store实例。
如果有react/ng等其他技术栈,需要给他们找合适的包装器(single-spa-react (我用的包装器就是single-spa-vue)),理论上是可行的,整套架构除了包装器以外都不用动。
权限 是子系统自己单独管理的,逻辑放在子系统公共组件包里
why not iframe
- url 不同步。浏览器刷新 iframe url 状态丢失、后退前进按钮无法使用。
- UI 不同步,DOM 结构不共享。想象一下屏幕右下角 1/4 的 iframe 里来一个带遮罩层的弹框,同时我们要求这个弹框要浏览器居中显示,还要浏览器 resize 时自动居中..
- 全局上下文完全隔离,内存变量不共享。iframe 内外系统的通信、数据同步等需求,主应用的 COOKIE 要透传到根域名都不同的子应用中实现免登效果。
- 慢。每次子应用进入都是一次浏览器上下文重建、资源重新加载的过程。
其中有的问题比较好解决(问题1),有的问题我们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问题4),但有的问题我们则很难解决(问题3)甚至无法解决(问题2),而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恰恰又会给产品带来非常严重的体验问题, 最终导致我们舍弃了 iframe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