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协作真的好吗?
其他设计师随时介入,指点江山的人不就更多了?
对于设计协作这个东西,我过去也是有一些顾虑的。但它之所以能被许多大厂接受,底层是带有一种复用和模块化思想,这种思想趋利,对工作流上每一个角色增强大于削弱,所以协同设计有其壮大的土壤。关键在于设计师自己能否转变思维,把别人的指点,转化为自己的能量。有可能吗?
现在,走出设计孤岛,加入工作流和其他设计师乃至程序员协作,你一定会遇到以下困难:
设计师之间的互通性是不高的,都愿意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互发源文件?可以,但麻烦,浪费时间,也有一些其他顾虑。
2015年是设计工具大爆发的一年,各种工具齐头并进,形成了目前国内设计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局面。现在,手持五花八门设计利器的小伙伴们要走到一起,成为一个团队了。但每个人使用习惯不同,重新学习一个软件的成本又很高。
协作,谈何容易?
设计稿交付给开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先说切图。
很多过来人都建议,设计师自己切图吧,毕竟开发对设计师的文件结构不了解。目前市面上设计工具在交付上大多有硬伤,比如Figma切图的选取下载效率不高,分不清图层子级父级。
再说代码。
从设计图到代码并非是唯一解,很多设计工具会有参考代码,但开发大概率不会去复制一段很粗糙的参考代码,还是要自己码出来,开发成本很高。
假如开发问你要一个渐变色的颜色值,你会希望设计工具能够直接生成他可以复制的代码,有助于开发便捷的获取,也减少交付过程中的摩擦。
摹客就是这样一个工具,我在分析了市面上多款设计软件后,发现它的好处:
我印象中他们有一款用户反馈极好的桌面软件叫Mockplus,却没有再更新了,倒是在2018年突然推出了摹客设计云,显然,他们早早发现了云端,这个对用户来说更快捷便利的入口。网页端替换桌面端,过程就像是从传统牙刷到电动牙刷一样,一旦用了,就回不去了。
摹客在今年七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文件不用再发来发去,存储到云端,快速设计,实时保存。任谁打开都是最新版。大厂内部有VPN且网络稳定,用Figma合适,其他公司建议用摹客,不然光打开文件就得半个小时。
摹客覆盖所有主流工具的平台,这样一来,使用 PS,Axure, Sketch, Figma, XD 的小伙伴都能在一起无缝协作。支持这么全这么多工具的,目前市面上只有摹客这一家。
开发看到的设计稿是自动标注的,他要看两个组件之间的距离,鼠标移过去就能显示,所有数值是自动可视化的。自动生成可复制的代码,对开发十分友好。
设计工具的功能五花八门,但设计师能用到的,也就50%,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摹客的定位很准确。就原型设计而言,摹客虽然说不上像Axure那么强大,但用起来简单,几乎没有学习成本,一个设计小白,最多用一两个小时就能上手。
功能,都是你用的上的功能。自带组件库,你再也不用去网上到处找组件,丰富的组件基本可以满足你的需要。顺便说一句,组件是带交互的,你用不着浪费大把时间去做一个交互。尤其是团队项目,时间紧张,没有必要,千辛万苦做一个交互,还不如和开发直接语言沟通。
摹客现在的策略是,对于整个设计工作流上原型设计这一部分,完全免费,而且是不限制功能、不限制页面数量、不限制使用时长,永久免费,可以说非常实在。
点击链接:https://www.mockplus.cn/rp
但要注意,摹客的协作版本是收费的,毕竟开发工具也有成本,软件的研发团队要活下去。
写在最后
Figma强势入境,但作为一个服务器在国外的工具,不可避免地面临网络安全,传输速度问题,以至于在国内几个大厂的普及遇到了一些困难。在原型工具日趋同质化的今天,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款明星软件,无法真正破壁国内设计圈的原因。
用户膜拜软件的时代早已过去,作为一个设计工具,如果不能快速上手甚至隐形,让设计师能够将宝贵的注意力退回到设计上去,成为一个空气软件而非明星软件生存下来,随时都有被用户抛弃的风险。
不得不承认,诞生即主打云端设计+设计协同,Figma以黑马之姿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眼看基于浏览器的在线设计已是不可阻挡之势,它完全免除了传统文件的烦恼,打破了同类软件版本之间不兼容的限制,还能高效协同。云端协作的红利当头,可许多设计师,还在观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