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mm3310245179 | 来源:互联网 | 2023-08-15 14:38
很多公司的工程师,每天忙着开发各种工具,忙着问题的公关,甚至忙着软件的架构设计,却忘记去真正了解开发的目的:产品线和完整需求。通过产品线找到开发“痛点”,通过完整需求,实现“刚刚好的产品”,
很多公司的工程师,每天忙着开发各种工具,忙着问题的公关,甚至忙着软件的架构设计,却忘记去真正了解开发的目的:
产品线和完整需求。通过产品线找到开发“痛点”,通过完整需求,实现“刚刚好的产品”,做到高效开发,节约成本。
一
首先,一个产品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
按预定的时间、可接受的品质以及可能的最低成本,依据顾客的需求制造及运送产品。
比如:在早餐店,顾客可能希望一坐下来,便能吃到熟度适中的煮鸡蛋、香酥可口的奶油面包以及热腾腾的咖啡。要满足他的期望,你要么将厨房闲置着等他大驾光临,要么一直备有这套早餐的存货,但这两种做法都不实际。
因此,
我们就需要从早餐产品线上找到“限制步骤”,即“痛点”。
早餐组合中哪一项准备起来最耗时?答案无疑是煮蛋。因为咖啡已经煮好在壶里,而烤面包只要花一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应该以需时最长的煮蛋为限制步骤。
计算将这三项产品摆在餐盘里所需的时间,然后计算从烤面包机中拿出面包、从壶中倒出咖啡以及从锅中捞蛋出来的时间。
将以上所需时间的总和,加上拿蛋和煮蛋的时间,便是整个流程需要的时间。这在生产管理上称为总产出时间。
(图:煮蛋便是整个流程的“痛点”)
在实践过程过程中,小犊君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某知名手机厂商 - 简称ABC公司,产品销量已突破一亿台,产品生产已有5年时间,整体产品线流程做得很好,但内部各个功能模块开发却是一片混沌,每一个入职新人都需要“从头再来”,对个人能力过度依赖,重复解决着重复的问题。
哪里出了问题呢?
二
在优化流程时,我们往往忽视数据的积累,在文章中小犊君称之为“大数据”。
“为什么这么说?不是“优化流程就可以了么?”"
还以早餐店为例,拟订流程计划和提高效率应围绕着最关键的步骤,在早餐店的例子中就是煮蛋的时间,然后再考虑其他各项的产出时间,将其交错安排进生产流程里。用生产管理的术语来说,这些步骤“时间互偿”。
拟定流程的前提是收集如下数据:
1、煮蛋的时间;
2、烤面包以及从烤箱拿出面包的时间;
3、从壶中倒出咖啡的时间;
4、从锅中捞出鸡蛋的时间;
5、组合早餐的时间。
在ABC公司,我们是如何操作的呢?
三
“生产流程那么复杂,怎么得到有效的统计数据呢?”
在此先把ABC公司的某一功能模块假想成一个黑箱。我们投入了原料、人力(包括工程师、模块硬件)而产出手机。
(图:“黑箱理论”在实际中运用,描述不可控的生产活动)
我们为每天都设下生产目标,并且在黑箱上开个窗 - 如每天工程师发日报,衡量每一天不同的进度,同时统计“痛点”,如早餐店中的煮鸡蛋时间。通过统计每天生产活动的数据持续优化生产效率。
比如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
干扰与突发状况对效率影响很大,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有硬件、效果组、测试组以及版本经理的无规律打扰。
四
“工程师提出来的问题是那些“不速之客”—各式各样难以控制的干扰。而每个人都觉得这些“不速之客”干扰了他“分内”的工作”
““建立起处理问题的模式”,在模块开发上,“化不规律为规律”是非常基本的准则。这也在处理那些让你效率降低的干扰时可以用上。”
在ABC公司,我们通过如下方式减轻干扰:
1、将基本需求整理成文档,即准备好常见问题的标准答案,对于这些问题,模块组长就可以临时将任务分配给任何下属;
2、将类似的事情集中起来一起做,部门组长担任小组对外接口,完整任务梳理,统一分配;
3、建立模块信息表 - 功能需求数据库(统计历史问题,梳理规律);
4、对外提出适配规则(完成前期数据统计的前提下)。
结 语
在很多时候,将商业思维运用于日常工作中去,往往会带来意向不到的效果,团队中的每一个体都各尽所能,这个团队才会有最高的产能。
曾经一篇美国报道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年人失业的可能性大约是80年代初的两倍,而且状况越来越糟,而这些事情在今天的中国也逐渐演变为现实,以某国内大型设备厂商清退34岁以上员工为例(未必空穴来风)。
总而言之,无论你从事哪一行,你都不只是别人的员工——你还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员工。你随时都在和上百万和你一样在经营着职业生涯的人竞争,有些人也许还比你强,或是更热衷于此。但你先不要把矛头指向你的同事——他们只是沧海一粟,众多竞争者还隐藏在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所以,如果你想打赢这场“保职战”,就得好好维持你的竞争优势。
如果你是在一个成长缓慢或几乎无成长的公司里,你就得小心一群野心勃勃急着往上爬的新同事了。他们可能已经万事俱备,只是有你这个老臣挡在路中间。对此,你的上司迟早要做出留下你或是请你走人的决定,而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完全在于你。
可以订阅笔者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