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书,突然发现一个诡异的词语——人群捕捞。
这个词诡异在哪里呢?听我慢慢给你说。
昨天我在家里刷锅的时候发现刷锅的硬毛刷子没了,老婆说原来的毛秃了刚扔,哪天去买个新的。晚上打开淘宝立刻推荐,还居然是同款。
这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我一个大老爷么是从来不买家居用品的,同时我也没有在淘宝上搜索过这个商品。
难道是淘宝偷听我说话了?细思极恐,怀着这样的疑问我来到知乎,看看有没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结果让我大吃一惊。
有人下午看电视《向往的生活》,里面黄磊在聊熏鱼,晚上打开淘宝,就给推荐熏鱼。
有人前几天刚买了个二手房,交房当天房东建议卫生间下面的三角阀和水管最好换一下。然后回去和家里人也是随口提了一下,期间没有在网上搜索过相关商品,也没有去过相关的实体店。结果第二天打开手机淘宝就就给推送了一款三角阀。
还有人晚上和女友聊到了情趣内衣,结果女友在用他手机买东西的时候发现推荐的都是情趣内衣,因为这个,差点和女友分手。
甚至有人直接上了一张图,上面显示:“手机淘宝”正在录音,因此“QQ”暂时无法录音。
怀着好奇心,我决定更进一步,难道只有淘宝一家在“偷听”我们?
不了解不知道,着实吓了我一跳。
有人在百度上面搜索了一首歌曲,结果第二天网易云音乐的每日推荐里就有了这首歌。难道百度和网易云音乐数据共享了?
有人去参加会议,在路上打开微博和微信,发现信息流的广告全是拍婚纱照、婚庆公司等。原来他开会的地点距离婚博会不超过300米。难道各种地图定位软件已经和微博、微信交换信息了?
有人百度不小心误点了一个理财网站,当天下午推销电话就打过来了。难道百度已经和这些推销机构互通有无了?
看完这些知友的个人经历,发现现在的科技水平实现是太可怕了。
虽然我知道大数据发展到最后可能会是这个样子,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我以前觉得,就像我去饭店吃饭,我经常点宫保鸡丁这个菜,但是我喜欢多加点花生,久而久之,饭店老板记住了这一点,每次去都会问我:老样子?
他们会多加一些花生来讨好我。而所谓的大数据就应该这样,主要是为了改善我的生活。但现在怎么变了?餐厅老板知道我喜欢吃花生,然后把我喜欢吃花生这一点卖给了卖花生的?
更何况,现在出卖的可不仅仅是我爱吃花生这一点。
我有一个在淘宝卖东西的朋友告诉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你去搜索下“阿里妈妈”就知道了。
你能想象吗,当我打开“阿里妈妈”网页的时候,映入眼帘的居然是“人群捕捞”这种词。
原来我在阿里妈妈眼里居然就是一群水产鱼类。
不行,我要做点什么,谁也别想“捕捞”我。
首先要知道,到底是谁“出卖”了我?
通过上面的例子,除了这些互联网公司存在信息互换之外,还有哪些方式?
会不会是输入法?
输入法的嫌疑最大,如今大家都通过电脑、手机打字,这已经成为获取信息量最大的一种方式,而且输入法是链接各个软件的入口,它几乎掌握了我所有的中文输出内容。
还有浏览器
这么多公司都在做浏览器,只要我搜索什么东西,他们立马就能知道,我在网上所有的点击动作,他们也都能记录。
运营商也不靠谱
实名制以后,我只要在哪里留下电话,立马推销电话就过来,甚至还知道我叫什么,上来直接称呼X先生。移动联通底下好几十万员工,这里的信息泄露可能最严重。
硬件路由器是最容易被疏忽的
公共场所的Wifi不安全,支付的时候尽量使用4G,这个已经有很多人都说过了,反而家里的路由器很容易被大家忽视,最近有研究表明,黑客可以根据用户双手、手指以及键盘微小变化引起的WiFi信号干扰数据,从而获得相关的击键记录和密码等信息,准确率高达77%到97.5%之间。
最无奈的就是手机本身了
如果有人直接在手机硬件上打主意,那就真的没办法了,要知道斯诺登常年用胶布把手机摄像头贴起来,他肯定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这么看来,手机APP监听麦克风,并不是空穴来风。
看到这里,我已经毛骨悚然了,天下还有没有王法?
现在再来聊聊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究竟是什么?
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搞清楚你是谁、你现在要做什么、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去做、然后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去对消费能力高、消费意愿强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从而赚取更多的利益。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你住在别墅区,好了,卖给你的东西都比普通人贵个几成。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你特别喜欢NIke的鞋子,好了,卖给你的Nike鞋子都比普通人贵个几成。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你每天晚上10点打车,家里住的还挺远,一定是没有交通工具可以回家了,好了,打车费贵个几成。
现在我明白了,科学家都说大数据好,这个东西确实好啊,现在很多企业增长已经陷入停滞,通过精确人群,提高单次消费价格,这样增长率不是又起来了么。
我们每次下载一个新APP之后,不是都会出现一个授权么,我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
1.如果你不输入手机号,就用不了。
2.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同意注册协议。
3.注册协议说明: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公司可以推送各种广告。
4.从本公司泄漏出去的一切信息都不是本公司的有意行为。个别员工的作为本公司不予负责。
5.本公司有权、有技术实力收录一切信息。如果你反对,你可以选择不用。
只要你拒绝其中任何一条,你都用不了这个APP,真的是“奸商”啊。
更可怕的未来等着我们
过去要对一个人洗脑是很麻烦的,要先把一个人骗过来,然后每天给他灌输一种思想,还要安排几个打手防止他逃跑,每天还要管吃住。
在未来,洗脑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只要你使用互联网的产品,你的信息就会不断的被科技公司收集分析,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机器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
据了解:如果一个人在facebook上点了10个“赞”,算法对他的了解就可能超过他的同事;掌握70个就可能超越它的朋友;掌握150个就可能超过他的其他家庭成员;掌握300个就可能超过他的妻子。
英国的剑桥公司就在这条路上走在了前面,他们不但给美国人民洗脑,还操纵了美国大选。
把8700万人的社交数据和美国商业市场上2.2亿人的消费数据进行匹配、组合和串联,找出谁是谁,然后根据性别、年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职业、特长、政治立场、观点倾向等上百个维度给选民——打上标签,建立心理画像、心理档案,再通过这些心理档案展开分析,总结不同人群的兴奋点、恐惧点、共鸣点、煽情点以及“心魔”所在。
就这样,当代大数据“读心术”就此诞生了。
掌握一个人的“心魔”,就可以评估一个人最容易受到哪种信息的影响,就可以知道信息该如何包装、如何推送,轻易找到接收者的痒处,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选择。
回到美国大选上,对待义愤填膺的爱国者,可以推送鸡血的文章,号召他们保卫美国,告诉他们特朗普能让美国重新伟大;对待知识精英,则推送包装得比较温和的、理性的、显得高深的分析,以赢得他们的共鸣;对于倾向于支持特朗普但不愿意捐款的人,就告诉他们特朗普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旦希拉里上台,后果将非常严重,鼓动他们出钱出力。
特朗普的当选不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么,原来在这些分析师眼里,这都是情理之中。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可以触动一个民族的心。而现在,大数据正在用另一种方式来绑架我们的心智。
上面的操纵美国大选还不是最恐怖的,恐怖的是,可能我只是心里有了一个念头,然后就会推送这样的东西给我。关键是,他推送给我后,我还觉得自己确实需要。
这就是算法工程师的功劳,怪不得工资这么高。
举个例子:某一天你想买个手机,仅仅是想,你从头到尾没有采取任何搜索。结果过了1天,居然有个广告推送给你了,就是你想要的那个手机品牌。
你心里可能会有疑问,我没搜索过,也没和别人谈论过,怎么机器就知道我想要什么了?
其实很简单,你之所以产生想买手机这个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可能是你浏览其他地方的时候,无意之中看到的,然后在这里多停留了几秒钟。
也就是多停留的这几秒钟,从热力图上就反映出来了,停留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机器再一分析,发现你一直停留在XX手机品牌,ok,原来你有这个东西的需求。
接下来,只需要想办法“推”你一把,帮你更快的下定决心。
于是算法开始帮你推荐一些产品相关的质量、配置、创始人的一些信息,积少成多,渐渐地,你开始有了一个念头——这款产品看上去还挺靠谱的,买一个试试?
算法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为你推送这款产品的广告了。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那没有什么不对,可怕的是,他们追捧的事物本身就是不对的。
可能你本身是一个非常会独立思考的人,不会被机器的暗示所左右,但是要知道,你身边的朋友、亲人、同事,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当他们被“洗脑”后,再来影响你,这个时候的威力....我认输了还不行么。
看出来了么,个人数据在未来如此重要,公司得到了某个人的数据后,采取竞价模式,谁出价高,谁就可以给这个人投广告。
大数据时代,你无处遁形。
最后,我咨询了一位比较“极客风”的朋友,怎么才能消除掉自己在互联网留下的痕迹?
他给我的建议是:
国产服务不要想删除数据的事了。想彻底抹去互联网上的痕迹是很赛博朋克的行为,不要自找苦吃。除非你像我一样,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读取许可、通讯录读取许可,从来不在外面连wifi。所有app禁止读取通讯录,禁止读取应用列表,禁止读取信息。
我靠,那还有啥软件能用啊?啥都别用得了。
他说,所以我从来不用任何大陆软件,能用开源软件一律用开源,任何大陆产软件都放在virtual machine或者Sandbox里面用,多重代理加TOR。
我想了想,放弃了。
前段时间万豪酒店数据泄露,上半年滴滴、京东的大数据杀熟,这些新闻都刚刚过去不久,如今也都没了声音,所有媒体集体消声,关键词搜索也没了热度,由衷的感叹一句:巨头果然是巨头,没有什么是不能摆平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提高警惕。如果可能,转发这类文章给周围的人。我们的漠不关心,终将滋养出一批可怕的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