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运维 > 正文

Linux时间子系统之时间的表示示例详解

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关于Linux时间子系统之时间的表示的相关资料,文中通过示例代码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学习或者使用linux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来一起学习学习吧

前言

在Linux内核中,为了兼容原有的代码,或者符合某种规范,并且还要满足当前精度日益提高的要求,实现了多种与时间相关但用于不同目的的数据结构:

1)jiffies和jiffies_64

内核用jiffies_64全局变量记录系统自启动以来经过了多少次Tick。它的声明如下(代码位于kernel/time/timer.c中):

__visible u64 jiffies_64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 INITIAL_JIFFIES;

EXPORT_SYMBOL(jiffies_64);

可以看出来jiffies_64被定义成了64位无符号整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内核源代码中还包含了另一个叫做jiffies的变量。jiffies的引用(代码位于include/linux/jiffies.h中)申明为:

extern u64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jiffies_64;
extern unsigned long volatile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__jiffy_arch_data jiffies;

因此,jiffies变量是一个unsigned long类型的全局变量,如果在32位处理器上只有4个字节长(32位)。但是,如果在64位处理器上也有8个字节长(64位),这时候jiffies和jiffies_64两个全局变量是完全等价的。

但是翻遍所有代码你也找不到全局变量jiffies的定义,最终在内核的链接脚本中(对于Arm64架构来说脚本位于arch/arm64/kernel/vmlinux.lds.S中)找到了下面这行:

jiffies = jiffies_64;

玄机在这里,原来在链接的时候指定了符号jiffies和jiffies_64指向同一个地址。也就是说,在32位机器上,jiffies和jiffies_64的低4个字节是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无论在32位或64位机器上,我们都可以直接访问jiffies全局变量,但如果要获得jiffies_64全局变量,则需要调用get_jiffies_64函数。对于64位系统来说,两者一样,而且jiffies被申明成了volatile的且是Cache对齐的,因此只需要直接返回jiffies就好了:

static inline u64 get_jiffies_64(void)
{
 return (u64)jiffies;
}

而对于32位系统来说,由于其对64位读写不是原子的,所以还需要持有jiffies_lock读顺序锁:

u64 get_jiffies_64(void)
{
 unsigned int seq;
 u64 ret;

 do {
 seq = read_seqbegin(&jiffies_lock);
 ret = jiffies_64;
 } while (read_seqretry(&jiffies_lock, seq));
 return ret;
}

jiffies基本上是每一次Tick到来都会加1的,而Tick的周期HZ是由内核编译选项配置的。在32位系统中,我们假设HZ被设置成了250,那么每个Tick的周期就是4毫秒,那么该计数器将在不到200天后达到最大值后溢出。如果HZ被设置的更高,那这个溢出时间会更短。当然,如果在64位系统中,则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因此,在用jiffies进行时间比较的时候,需要用系统已经定义好的几个宏:

time_after(a,b)
time_before(a,b)
time_after_eq(a,b)
time_before_eq(a,b)
time_in_range_open(a,b,c)
time_is_before_jiffies(a)
time_is_after_jiffies(a)
time_is_before_eq_jiffies(a)
time_is_after_eq_jiffies(a)

为了保险起见,内核也提供了对应的64位版本。这些宏可以有效的解决回绕问题,不过也不是无限制的。具体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挑一个time_after宏来看看就知道了:

#define time_after(a,b) \
 (typecheck(unsigned long, a) && \
 typecheck(unsigned long, b) && \
 ((long)((b) - (a)) <0))

先是对两个变量做类型检查,必须都是unsigned long型的。最重要的是后面,先将两个无符号长整形相减,然后将他们变成有符号的长整型,再判断其是否为负数,也就是32位的最高位是否为1。

为什么这样可以部分解决所谓回绕的问题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为了简单起见,以8位无符号整数为例,其取值范围是0到255(0xFF)。假设当前时间是250,那么过5个Tick之后,就是255了,已经到达了能表达的最大值。这时,如果再过一个Tick,也就是6个Tick之后,就将会溢出变成0了。此时,如果简单的通过对两个值的比较来判断哪个时间再后面的话,显然就要出错了,因为过了6个Tick之后的时间是0,反而小于当前的时间,这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回绕。但是,如果我们先将这两个数相减,也就是0-250(0-0xFA),也会产生溢出,最终得到的数刚好是6。但这也是有限制的,两个比较的时间之间的差值不能超过最大表示范围的一半。假设现在的时间还是250,而过了128个Tick之后,时间值将变成122,再将两者相减的话就是122-250(0x86-0xFA),减出来的数字就是128了,此时转成有符号数就变成负数了,结果就错了。

另外,jiffies是每个Tick更新一次的,而Tick的周期又是编译的时候定义好的,所以可以将jiffies的数值转换成具体过了多少时间,反之亦然。因此,内核提供了如下转换函数:

unsigned int jiffies_to_msecs(const unsigned long j);
unsigned int jiffies_to_usecs(const unsigned long j);
unsigned long msecs_to_jiffies(const unsigned int m);
unsigned long usecs_to_jiffies(const unsigned int u);

2)timespec和timespec64

timespec由秒和纳秒组成,其定义如下(代码位于include/uapi/linux/time.h):

struct timespec {
 __kernel_time_t tv_sec;
 long tv_nsec;
};

tv_sec:存放自1970年1月1日0时(UTC时间)以来经过的秒数。__kernel_time_t最终定义成了long型,也就是在32位系统上是32位长,而在64位系统上是64位长。

tv_nsec:存放自上一秒开始经过的纳秒(ns)数。

timespec还有一个64位的扩展结构,其定义如下(代码位于include/linux/time64.h):

typedef __s64 time64_t;

......

struct timespec64 {
 time64_t tv_sec;
 long tv_nsec;
};

这个结构体中的变量定义和timespec一样,只不过tv_sec的类型一定是64位无符号数。所以,也就是说在64位系统上,timespec和timespec64结构体是一模一样的。

3)ktime_t

在Linux的时间子系统内,一般使用ktime_t来表示时间,其定义如下(代码位于include/linux/ktime.h):

typedef s64 ktime_t;

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64位带符号整数,表示的时间单位是纳秒。

4)timeval

gettimeofday和settimeofday函数使用timeval作为时间单位:

struct timeval {
 __kernel_time_t tv_sec;
 __kernel_suseconds_t tv_usec;
};

tv_sec:存放自1970年1月1日0时(UTC时间)以来经过的秒数。__kernel_time_t最终定义成了long型,也就是在32位系统上是32位长,而在64位系统上是64位长。

tv_usec:__kernel_suseconds_t实际最终也被定义成了long型,存放自上一秒开始经过的微秒(us)数。

所以,这个结构体其实和timespec结构体大同小异,tv_sec存的值是一样的,而只需要将timespec中的tv_nsec除以1000就是timeval中的tv_usec。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Linux时间子系统之时间的表示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Linux时间的表示内容请搜索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


推荐阅读
  • 深入解析 HDFS Federation:多命名空间架构详解
    HDFS Federation 是一种扩展 HDFS 架构的方式,通过引入多个独立的 NameNode 来解决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问题。本文将详细探讨 HDFS Federation 的工作原理、优势以及潜在挑战。 ... [详细]
  • 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道路上,51CTO学院以其专业性和专注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2012年接触计算机到2014年开始系统学习网络技术和安全领域,51CTO学院始终是我信赖的学习平台。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 Dockerfile 的编写方法及其在网络配置中的应用,涵盖基础指令、镜像构建与发布流程,并深入探讨了 Docker 的默认网络、容器互联及自定义网络的实现。 ... [详细]
  • 掌握Linux:基础命令入门
    本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inux系统中的基本命令操作,帮助读者快速上手并理解其核心功能。 ... [详细]
  • 解决Linux系统中pygraphviz安装问题
    本文探讨了在Linux环境下安装pygraphviz时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一款用于自动化部署 Linux 服务的 Bash 脚本。该脚本不仅涵盖了基本的文件复制和目录创建,还处理了系统服务的配置和启动,确保在多种 Linux 发行版上都能顺利运行。 ... [详细]
  •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的Cyberposium大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开源软件的崛起及其对企业市场的影响。会议指出,开源软件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还促进了软件质量的提升和创新。 ... [详细]
  • CMake跨平台开发实践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CMake支持不同平台的代码编译。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我们将展示如何编写CMakeLists.txt以适应Linux和Windows平台,并实现跨平台的函数调用。 ... [详细]
  • 在Linux系统中配置并启动ActiveMQ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中安装和配置ActiveMQ,包括端口开放及防火墙设置。通过本文,您可以掌握完整的ActiveMQ部署流程,确保其在网络环境中正常运行。 ... [详细]
  • 如何配置Unturned服务器及其消息设置
    本文详细介绍了Unturned服务器的配置方法和消息设置技巧,帮助用户了解并优化服务器管理。同时,提供了关于云服务资源操作记录、远程登录设置以及文件传输的相关补充信息。 ... [详细]
  • 在Ubuntu 16.04 LTS上配置Qt Creator开发环境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Ubuntu 16.04 LTS系统中安装和配置Qt Creator,涵盖了从下载到安装的全过程,并提供了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 [详细]
  •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系统中网卡绑定(bonding)的七种工作模式。网卡绑定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网卡组合成一个逻辑网卡,实现网络冗余、带宽聚合和负载均衡,在生产环境中广泛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每种模式的特点、适用场景及配置方法。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 Linux 平台上安装和配置 PostgreSQL 数据库。通过访问官方资源并遵循特定的操作步骤,用户可以在不同发行版(如 Ubuntu 和 Red Hat)上顺利完成 PostgreSQL 的安装。 ... [详细]
  • 掌握远程执行Linux脚本和命令的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Python的Paramiko库实现远程执行Linux脚本和命令,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实用技能。通过具体的示例和详尽的解释,让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 [详细]
  • 本文详细分析了Hive在启动过程中遇到的权限拒绝错误,并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调整文件权限、用户组设置以及环境变量配置等。 ... [详细]
author-avatar
你说的白是小白的白_958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