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看完这周的学生作业,我就想起上面这句名言。
最近几年,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一个基础。如果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每周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学习效果,那么,不少同学从第三周就开始跟不上学习进度了,然后就放弃学习了,等着期末背背就过关了。这样四年的学习效果就像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所说的 有很多人上完了大学,思考方式还是那种「原生态」的模式:
所谓的原生态就没有经过系统刻意地训练,没有经过斧正,而是任由随机事件随机冲击产生随机结果的状态。如果你从大学毕业的时候,你的大脑里没有留下任何你的专业领域带给你的精神、信念、理论和体系,只是比走进大学的时候老了四岁,那你的思考方式很可能就是原生态的。
我们的学生素质是逐年提高的,根据对信安系的同学的了解,我能得出这个结论,这也是大多老师的共识。离开计算机系十年了,对计算机系同学不大了解了,下学期要给他们上课了,基于以前上课三周还进不了状态的情况,我设计了三次预备作业来了解学生,督促学生:
预备作业02 : 体会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如下图:
这周的学生作业,福州大学,张栋老师(博客)
娄老师这个博客作业的题目,我觉得出的真心好。一般我们都是在课程开篇作业:「对课程了解多少,对课堂有什么期待。」 学生没上过课,也很难说出有什么了解和期待,似是而非的应付了。而且是以课程为中心的视角。娄老师这个题目,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开篇作业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老师了解学生的过程和目的。完全活跃和打开了学生的心扉,认识了不一样的学生和不一样的武艺。还蕴含了 增强学生自己体会能力之不易的意识。 之前就默默想引用到 下学期课程在寒假里的开篇作业了。
微软的邹欣老师(博客,微博,豆瓣)建议说:
即使这么高的标准,结果都令我大出意外。以前说我们的学生素质高,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生的入学成绩总体一年比一年高,其他的就只能从一些学科竞赛,运动会,辩论赛,四大歌手,毕业晚会上零星的感受到部分同学的优秀。这一次我系统了解到了1623班的同学的优秀,感觉不努力教好他们,任由他们上完了大学,思考方式还是原生态模式,作为老师真是对不起良心。
以超过周围90%为标准,1623班的同学们各种了不得,各种高手涌现:
同学们分享了他们获取这些技能的学习经验:
同学们掌握了做好一件事情的正确方法,学好专业课中的程序设计不是一件难事。
JUSTPUB的周筠老师(知乎,微博,豆瓣)说:
我看了你的学生的多篇博客,被这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出的自述吸引了[玫瑰]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