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松 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专家组成员
1、引言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电路的自激问题,本文结合线性电源的自激问题,介绍一种使用相位补偿技术的实用方法,达到消除自激的目的。
2、稳压电路本质上是放大器
以常见的串联稳压电路为例,图1所示的典型电路在模拟电路的教科书中屡见不鲜,原理不再累述。
图1 典型的串联稳压电路如果用放大器的视角看待此电路,那么误差信号经过R3、R4的分压送入Q2的基极,然后从其集电极输出,这是一个共发射极放大器(反相的),后面的Q1只是跟随器,所以对误差信号来说,Q2、Q1组成了反相放大器;D1是基准电压,接在Q2的发射极,放大后从集电极输出,这是一个共基极放大器(同相的),于是对于基准电压来说,Q1、Q2组成了一个同相放大器。
因此,对图1的电路,我们可以理解成图2的形式,即一个使用运算放大器的稳压电源电路。
图2 理解成使用运放的电路如果把射极跟随器Q1合并到运放中去,再把电路的画法稍微改变一下,如图3所示,这是不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负反馈放大器的基本形式呢?
图3 进一步改成放大器的画法显然,稳压电路最终可以理解成基准电压的放大器,并且采用了环路负反馈技术,即一个直流耦合的多级负反馈放大器。
既然是多级环路负反馈,就完全有可能因为极点分布不合理而产生自激问题,因此也可以使用负反馈放大器中的相位补偿技术去解决。
3、补偿的基本思路
在负反馈放大器自激的频率点,一定是相移达到了-180°,且该点的增益≥1。如果使得该点的相移小于-180°,自然就可以破坏自激的条件,消去自激。
与极点相反,零点能产生相位超前的作用。基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在电路中引入新的零点,使得放大器滞后的相位得到恢复,从而消去自激。当然,引入零点的同时,也必然产生新的极点,必须让新的极点远离所引入的零点频率。
下面将用两个案例来分别说明如何使用RC滞后及超前补偿的办法来达到消除自激的目的。
4、RC滞后补偿案例
RC滞后补偿的基本电路如图4虚线框内所示。其中U1、U2表示前后级电路,R1视为U1的内阻,R2和C1为滞后补偿电路元件。
图4 RC滞后补偿电路忽略前级U1的输出电容及U2的输入电阻与电容,R1与R2、C1产生了新的零点与极点,零点的频率是:
(4-1)
极点的频率是:
(4-2)
该电路的运用条件是:C1>>Ci(后级输入电容及原前级输出电容之和);R2<<(R1||Ri)(Ri为后级输入电阻)。这样新的极点比原第一个极点的频率低,增加的零点频率比极点频率高,增加RC补偿电路后的电路典型的波特图如图5所示意,可以看出校正后,零点Z1附近的相位得到了恢复,在增益将为0dB时,其相位仍然有余量(参看图5中的虚线L2)。当然不同的零极点分布,其波特图也会有所不同。
注意图5中零点的频率略低于自激频率(参看图5中的虚线L1),这是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采取的方法。
图5 RC补偿的波特图图6是一实验用简易24V 3A的直流稳压电源,当电路搭完进行测试时,发现输出端有大约800kHz的自激振荡波形。
图6 简易24V 3A线性稳压电源图6中,误差放大器后面是射级跟随器,输入阻抗比较大,适合采用RC补偿方式:在Q5的集电极对地接一RC回路,如图7所示。
图7 Q5集电极对地接RC校正元件让零点频率略低于800kHz,取R=220Ω,C=1000pF,Q5的输出电阻取12kΩ。根据式1和式2分别计算得到极点的频率约60kHz,零点的频率是723kHz,两者相距较远。焊上RC后,自激波形消失,各种负载下均稳定工作。
5、超前补偿案例
RC滞后补偿会造成补偿后的频带总比补偿前窄,超前补偿却正相反。图8虚线框内的部分是超前补偿的基本电路。
图8超前补偿网络可以在放大器内部,也可以在负反馈的回路中。图9中并接在反馈电阻R2上的C就是补偿电容。
图9 超前补偿电路反馈网络不再是实数,产生了一个新的零点:
(5-1)
以及一个新的极点:
(5-2)
超前补偿电路的波特图如图10示意图所示,图中Z1为反馈网络产生的零点,提供了超前相位的贡献,相移180°时由L1位置改善到L2位置,幅度已在0dB以下,电路不会自激了。
图10 超前补偿的伯德图电路运用的主要条件是R2>>R1,否则补偿之后的零点与极点距离太近,相位超前作用不大,补偿效果也不明显;另外,新的零点频率要略低于振荡频率,这样反馈网络提供的相位超前作用才能校正放大器回路的相频特性,破坏了自激条件。
图11是一程控的0~500V直流电源的基本电路图,调试过程中发现输出端在某些时候有3.5kHz弱自激振荡波形。考虑到OP07本身的带宽不宽,该电源的放大倍数也大(R4/R5约176),于是决定采用超前补偿措施。
图11R4相当于图9中的R2,在R4上并联一个1000pF的电容C5,根据式3计算其零点频率为1.3kHz,在3.5kHz频率处大约产生+62°的相移贡献,自激得到消除。根据式4计算其极点频率为498kHz,两者距离足够远,因此可以忽略此极点的影响。
6、结束语
相位补偿的要点是:零点的频率略低于(大约在0.3到0.9倍之间)自激频率,同时让零点与极点的距离足够大(十倍左右或以上),使得被滞后的相位得到有效的恢复。掌握这个原则,一般都能很快解决自激问题。
参考文献
- 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 秦世才、王朝英编著,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原理,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 赵永健、张雨文编著,运算放大器的误差分析与补偿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 【美】I.M.戈特利布著,叶靖国,马积勋译,王宏麟校,稳压电源,科学出版社,1993年。
版权声明: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发表的所有文章皆为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专家呕心沥血之原创。希望我们的经验总结能够帮助到更多的硬件人,欢迎转载!我们鼓励分享,但也坚决捍卫我们的权益。引用请注明出处——“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微信号(SiglentThinkTank)。鼎阳硬件设计与测试智库将保留追究文章非法盗用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