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1日在杭州发布一款包含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的类脑计算机,该计算机使用了792颗由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二代类脑芯片,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于小鼠大脑。
研究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潘纲
类脑计算机,主要的原理就是它的运行是一个神经网络,它的运行的方式跟我们的大脑是非常接近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神经元的模型,它是(模仿)我们的大脑精确建模出来的一个模型。第二个信息的传递机制,也就是神经网络之间传递机制,也是跟我们的生物的大脑比较接近的,用脉冲的方式去进行传递的。
类脑计算指是一种颠覆传统计算架构的新型计算模式,被视为解决人工智能等领域计算难题的重要路径之一。类脑计算机工作原理类似于生物的神经元行为,信号来时启动,没有信号就不运行,因此相较于传统计算机的工作模式,能够降低能耗、提升效率。
记者在实验室内看到,3台1.6米高的标准服务器机箱并排而立,黑色外壳内,红色信号灯不断闪烁。研究人员介绍,目前该类脑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多种智能任务,例如将类脑计算机作为智能中枢,实现抗洪抢险场景下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模拟不同脑区建立神经模型,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快更大规模的仿真工具;实现“意念打字”,对脑电信号进行实时解码等。
专家认为,数据正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计算能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类脑计算有望成为未来计算的重要形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 吴朝晖
我们希望能够借鉴脑的结构模型和功能机制,将脑科学的前沿成果应用到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从而建立起引领未来的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
研究团队还研发了专门面向类脑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实现对类脑计算机硬件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调度,支撑类脑计算机的运行和应用。研究团队下一步将继续研发支撑更大神经元规模的类脑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体系,并逐步实现开源开放。
新华社记者朱涵、李涛浙江杭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