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合约广告总结知识点
文章目录
- 第四章-合约广告总结知识点
- 4.1 CPT广告:
- 4.2. 受众定向:
- 4.2.1 受众定向方法
- 4.2.2 受众定向的标签体系
- 4.2.3 标签体系的设计思路
- 4.3 合约广告/Guaranteed Delivery:
4.1 CPT广告:
(1)概念:由广告代理公司和媒体签订协议,确保某些广告位在某时间段为指定的广告商所占有,同时广告商按整体合同支付广告费用。CPT广告对技术依赖性较小,用到的技术为广告排期系统。
(2)使用场景:品牌+强曝光(橱窗效应)
(3)轮播售卖:既可以保证各个轮播分配到的流量一致,又可以解决广告位独占式售卖库存不足的问题
4.2. 受众定向:
概念:提取用户标签的过程
定向方法的评估(都是越高越好):
① 定向效果:符合该定向方式的流量高出平均效果的水平(有问题,使用某定向方法前后…举个例子)
② 定向规模:这部分流量占总体流量的比例
4.2.1 受众定向方法
定向方式:好未来公司主要使用地域定向和人口属性定向,以后会在站内app中使用多种定向方式
4.2.2 受众定向的标签体系
标签体系的意义:将每个用户映射到其中一个或几个标签
常见标签体系组织方式:
1> 分类法(taxonomy),指定层级标签体系,上层和下层之间是父子关系,在人群中覆盖上是包含关系,主要面向品牌广告,标 签根据需求方的逻辑制定
2> 精细化的兴趣标签,不存在明确父子关系,适用于多目标,特别是效果广告
3> 如何选择:当标签作为广告投放的直接标的时,选择层级结构化的标签体系,易于广告主的理解和选择;当标签仅仅是投 放系统需要的中间变量,作为CTR预测或者其他模块的变量输入时,结构化其实没有必要,应该完全按照效果驱动的方式 来规划和挖掘标签
4> 另外,有一种特殊标签形式,关键词。直接按搜索或浏览内容的关键词划分人群。无层级,非结构化,但不容易操作,在 实践中很常见
4.2.3 标签体系的设计思路
上面是讲标签是如何组织的,这里讲怎么样设计标签的内容,即要做什么标签,年龄还是什么?关键就是研究该行业的用户决策过程,即用户买什么和不买什么的原因和逻辑
4.3 合约广告/Guaranteed Delivery:
与CPT的对比:由于受众定向的引入,数据也直接应用在广告的售卖中,售卖对象从”广告位“转变为”广告位+人群“。技术方面,对于需求方没什么要求,主要由供给方来完成。后续的竞价广告正是考虑到需求方的优化才产生的。
CMP售卖方式产生的合理性:媒体从按固定广告位售卖转变为按CPM售卖,初衷是为了在流量变现的基础上加入数据变现(刘鹏刮胡刀的例子),仍然面向品牌广告。广告主按广告位采买时,比较容易预估自己拿到的流量,因为媒体的流量全给你了,你只需要预估媒体有多少流量就行,但是按照人群定向的方式采买时,流量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需求方就要求从流量的多少变为展示量的多少(不管你流量有多少,我把展示量约束起来就可以了)
4.3.1 流量预测
流量预测问题的产生:CPM售卖的是某特定人群上的广告曝光次数,而人群不同于确定的广告位,因此必须在合约中约定投放的量,就产生了流量预测的问题(你要展示多少,肯定首先得大致知道这个广告位有多少人群流量)
流量预测主要用途:
1> 售前指导:因为要约定曝光总数,所以要事先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各人群标签的流量。流量严重被低估时(例如某广告位真实有1w人流量,却被预估为5k,那我卖的曝光次数肯定会低,赚的钱就少了),会出现资源售卖量不足的情形;流量严重被高估时(例如某广告位真实有5k,预估成了1w,合约中曝光次数的约定肯定会特别高,这样,某些合约就不能达成,就得赔钱),则会出现一部分合约不能达成的状况
2> 在线流量分配:考虑多个合约,由于合约之间在人群选择上会有很多交集,当一次曝光满足多个合约(合约中人群的标签)的要求时,如何决策将它分配给哪个合约以达成整体满足所有合约的目的
3> 出价指导:在竞价广告中,由于没有了量的保证,广告主往往需要根据自己预计的出价了解自己可以获得多少流量,以判断自己出价的合理性
4> 流量塑性:流量预测本质上是被动的统计流量的情况。而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主动的影响流量,以利于合约的达成,这种产品策略将流量塑性
4.3.3 在线分配
在线分配问题也揭示了合约广告无法做到精细标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