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并不是与生俱来就会阅读,阅读是一种经过后天练习和指导获得的。对于那些具备阅读能力的人来说,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是:
特征驱动、自下而上的阅读,语境驱动方式为辅;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阅读的时候,是一个文字一个文字的读,之后将文字组成
句子,句子组成段落,之后进行理解。而通过整体上快速浏览某句话或者段落中的某些文字,形成一种情景,进行理解的方式是一
种辅助方式。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用中的文字信息最好让用户顺畅的识别每一个文字,最好不用那些生僻的文字或者其他的方式打断用户
的流畅的阅读体验,一旦让用户的阅读速度降下来,用户就会不满意。
(1)不常见和不熟悉的词汇
(2)晦涩难懂的文字信息
(3)难以辨认的书写和字体、字形
(4)微小的字体
(5)嘈杂背景下的文字
(6)居中对齐的文字
这一点也非常容易理解,人在阅读的时候,高度无意识的眼动在频繁的进行。当自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视线被训练成回到同样的
水平位置,同时向下移动一行。居中的显示会阻碍这种天生的流畅性,因为每次行的起始位置都是"随机"的,人的眼睛没有办法事前确定下一
行的起始位置,这样的阅读体验非常的差。永远记住,流畅性是阅读的根本。永远不要减弱这种流畅性,使用户阅读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
许多应用中的很多的地方都使用了过多的文字,这些文字基本上都可以进行缩减,不论是直接削减还是进行结构化、隐藏、转移。
可以说,几乎所用的应用在某些地方都应该反思:任何一个用户都不会愿意去阅读任何的长篇大论。在现代,应用更是提倡将阅读文字
简化到不能再简化。
在2002年到2007年,Jeep.com将文字精简到了极致
同样,对于那些商品的描述文字,在不至于引发"上蹿下跳"的反模式的情况下,也应该尽量的进行削减,只保留那些最用的信息。
(关于"上蹿下跳"反模式请参见,我之前写的一篇博文Android UI 设计模式——导航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