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到一些相对成功的互联网产品时,总有人拿一个万能词汇——“刚性需求”来解释,“陌陌为什么火了?”“因为约炮是刚需啊!”“微信为什么火了?”“因为约炮是刚需啊!”还曾有人盘点了中国的十大约炮圣地(【互联网约炮圣地 Top 10),并得出它们的成功是因为满足了“约炮”这一刚性需求。
在这些人眼里,似乎每一个产品成功的原因,都可以用刚需这个词汇来解释,它就像万能的马克思主义,永远正确且能解释一切。但刚需一词真的是一个产品成功的原因吗?
什么是刚性需求
说到刚需就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来源,直觉上一般人会认为刚需这个词是一个经济学词汇,但笔者浅陋,翻遍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并没有看到刚性需求这个词,而只有“富有需求价格弹性”和“缺乏需求价格弹性”两个词(需求价格弹性指当一种物品价格发生变动时,该物品需求量变动的大小,富有说明其变动大,缺乏说明其变动小)。
百度百科对于刚性需求的解释是指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维基百科同样没有这个词),这个解释与“缺乏需求价格弹性”概念有些相似。因此我怀疑刚性需求这个词是国内砖家们由“缺乏需求价格弹性”这个词“演化”出来的。
那么以这个概念来评判互联网产品是否合适呢?显然是不合适的,适用这个词的产品一般是需要购买的,但互联网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则是免费的(不包括增值服务),比如微信,它并不存在价格高低引起网民购买量增减的问题。
互联网产品普遍不适用经济学上的“缺乏需求价格弹性”概念,根据互联网各界人士对于此问题的讨论,如上文提到的文章,可以推测人们口中互联网产品中的刚性需求指的是人的强需求、本质需求,这个需求是无法消灭的。
约炮是刚性需求吗?
几年来,一直有人在说陌陌、微信的成功是因为它们满足了约炮这一人类的刚性需求。得出约炮是刚性需求这一结论的人多半深信中国的古语:食色性也。没错,吃饭和性确实是人的本质需求即上文说的刚需,但性就等于约炮吗?几乎每个妻子都会告诫丈夫: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与妻子的性行为是刚性需求,而约炮不可能成为常态。
微信、陌陌的成功不是因为满足了约炮这一需求,而是因为它们满足了其他的刚性需求(其实我更愿意称其为强需求)。
1.社交需求
与约炮相比这绝对可以算作是人的刚性需求,人可以不约炮,但一定不能不社交,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不可能孤独地活着。这便是web2.0大潮来袭时,Myspace、Facebook等社交网络先驱们迅速吸引用户的原因。
2.通讯、联络需求
如果说社交需求是人类的刚性需求的话,那么通讯工具作为实现这种需求的工具,同样是一种刚性需求。从古代的信件到后来的电报到现代的电话、电子邮件再到现在的whatsapp、微信等,人类联络的工具在变,但联络的需求却一直未变。
微信、陌陌之所以吸引大批用户,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以上两个刚性需求,至于约炮,这只是它们迅速吸引眼球的一个噱头罢了。那些抱着约炮目的使用陌陌的用户,最终多以失败告终,我已不只一次听到一些用户使用陌陌无法成功约炮而最终愤怒卸载的故事。
互联网产品的成功在于它们是好产品
当然,并不是所有能够满足人们刚性需求的互联网产品就都能成功,同样满足了人们社交需求的开心网正在走向没落,满足了人们通讯需求的米聊也难以称得上成功。
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也有相似点,那就是同一种类的产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人们便会买产品性能、质量更好的。就通讯工具来说,国内几大工具如微信、陌陌、米聊、易信等同样提供通讯、联络的刚性需求,它们的价格也相同(免费),但最终微信成为其中吸引用户最多的工具,除了推广、渠道等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微信相对其他产品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功能、体验和服务。
前几天网上曝出张小龙2011年华中科大演讲实录,演讲中张小龙称“摇一摇”源于性暗示和性驱动,然后还在演讲中举出了弗洛伊德。张小龙以弗洛伊德来讲微信性暗示元素的故事不一定靠谱(顺便说一下西方的心理学课程已经很少讲弗洛伊德了),可能是为了给自己的产品找一个伟大的概念,但从其演讲可以听出张小龙团队对于产品的精益求精。也只有这种精益求精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所谓刚性需求,对产品未来的走向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有多少提供了所谓刚需的产品死掉了,又有多少并没有提供所谓刚需的产品活的很好?
最后举个例子,苹果手机的功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刚需,它所有功能中,只有通讯是刚需。但如果产品仅满足人的刚需就能成功的话,那么诺基亚功能机应该能在今天傲视群雄,但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苹果手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功能、体验和服务,而这些,并不一定是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