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确定的环境,使得经济和用户形态出现了巨大变化,而这也在加速倒逼着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也从此前的“转不转”升级为“转什么”以及“怎么转”的新课题。
一方面,疫情之后,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明显更强,这让企业觉得重要的投资应该瞄准自身更为迫切的需求,比如业务的数字化,比如企业“韧性”能力的构建等等;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迈进,也要求企业未来的数字化要从把数字技术融入业务补足企业运营短板,转变为利用数字、智能的能力构筑新的核心业务或打造新的竞争力。
在此背景之下,日前软通动力携手众多合作伙伴,举办了“917转型”企动日主题峰会,本次峰会承接“828 B2B企业节”成就好生意,成为好伙伴的愿景和帮助中国企业聚资源、谋转型、拓市场、促发展的使命,聚焦行业伙伴和客户最为关切的数字化转型共性难题,给出了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这对构建全新的数字生态,创新转型环境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如软通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天文在峰会上所说:“数字化正在重塑商业世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特别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数字化转型需求巨大且迫切。因此,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立承载,需要集众智、聚众力,携手生态中各类服务商以及广大开发者,共同助力客户数智化转型的落地。”
决胜数字化转型“深水区”
毫无疑问,数字化既是时代前进所趋,也是国家战略所指,更是所有企业发展进程中达成的高度共识。
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显示,目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总量占全球60%以上;同时数据产量6.6ZB,全球占比9.9%,位居第二,这些数据都表明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正给企业带来更大范围、更多维度、更高层次的内外部联接,同时其数字化转型中涉及的技术复杂度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指数级增加,因此这也让很多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和困境。
埃森哲此前的研究报告就表明,目前超过八成以上的中国企业尚没有摸清如何通过数字技术使企业变得更高效,并拓展营收来源,实现业务增长;同时,仅仅只有超过4%的中国企业真正释放了数字化潜力,并成功将投入转化为业务成果。
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困难重重”,背后的原因既有中小企业因为体量较小,市场抗压能力弱,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也有数字化能力薄弱等压力,使得中小企业不仅在数字化转型中严重缺乏相关经验,加上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企业管理、资金等方面的能力不足,也让很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只能“被动前行”。
在华为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总裁张修征看来,当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面临数字化转型时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困境和特征,尤其是中小企业表现更为明显。因此,针对企业多元、多样的转型困境,这就需要一个场景应用更加全面的平台,而华为云联合软通动力,协同3万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的“828 B2B企业节”就是这样一个平台,“917转型”企动日也是助推企业奔向数字化高速发展的契机,这些都是为行业创造新价值的有力举措。
同样,软通动力董事黄颖也认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痛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包括“不敢转”,核心是企业往往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定位,由此导致转型的方向不清;同时“不会转”,主要体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不牢,难以实现深入和持续性的推进;此外,“难坚持”也影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毕竟数字化转型是一趟长期的旅程,周期较长且见效缓慢,而这也是软通动力要举办“917转型”企动日的关键原因。
“828与917,都是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如今因为数字创新与变革,被赋予非凡的意义,未来华为云联合软通动力及多家伙伴会将其打造成一个数字化服务平台和连接器,共同破解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会转、难坚持的痛点。”黄颖说。
为此,软通动力一直着力打造“转型咨询+产品创新与开发+应用集成+交付支持+智能运维”全栈式数字化服务能力,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的能力“使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把对客户的价值创造落到实处,真正推动企业跨越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在此基础上,软通动力还积极探索全新的生态合作模式,积极打造生态新品牌,希望以平台聚合全新生态,更好地使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对此,刘天文强调说:“目前整个市场正在从个体竞争向生态竞争演进,企业不仅要打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还要打造强大的生态品牌,而然软通动力始终坚信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合作伙伴的服务生态,以能力共生实现产业共赢,努力与战略合作伙伴合力打造生态新品牌,就是希望用生态合力的方式去适配新的环境和态势。”
构筑全新生态合作新模式
软通动力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样“躬身实践”的。特别是在与华为云“同舟共济”的五年时间中,双方通过业务上同频共振、互补互惠,打造出众多成功案例,在推动企业上云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不仅为未来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更共同创造了新时代、新环境下新型生态合作模式的“范本”。
据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夏杰介绍,过去五载间的深度携手,华为云与软通动力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云服务与支持等方面已经建立起全方位、高耦合的业务合作体系;而软通动力以自主创新与行业积淀为依托,也构建起了完善的云服务能力与解决方案能力。此外,双方面向金融、保险、零售、工业等领域联合打造出多款服务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及产品,在助力企业上云方面并肩战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赢共创。
目前,软通动力正携手华为云在七个维度上的深度合作,云上协同生长,共同打造出领先的云智能“技研销服”全栈能力,并形成了合作模式创新的“黄金三角”,具体而言:
首先,在“底座”层面,软通动力以人才培养为底座,基于教育云平台展开华为云人才培养与认证业务;同时,软通动力还积极构建全栈式MSP服务能力作为华为云能力底座,实现“研销服”一体,为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服务能力。
其次,在“中间”层面,软通动力和华为云也展开了非常深度的合作内容,其中在云原生及联合解决方案方面,主要聚焦金融、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软通动力通过与华为打造联合解决方案,并形成标杆项目及解决方案,横向拓展复制;同时,软通动力也搭建了伙伴能力中心,同时积极布局全国销售网络,赋能渠道伙伴,分析各行业客户上云场景,切实解决客户问题,实现价值变现;在产业云及城市智能体方面,软通动力以产业为核心,集设计、规划、运营等可持续性服务要素,打通地区、行业、产业融合发展智能体,并依托华为智能体模型与体系,帮助各地建设数字化转型智能中枢;在软通动力自身数字化能力方面,软通动力也全面依托华为云底座,以自身云原生、云安全等企业实践打造行业样板。
最后,在“塔尖”部分,软通动力通过和华为云深度合作,也能为客户提供“华为云咨询”能力,并聚焦制造、政府、交通、物流、零售等领域,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痛点,提供“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在软通动力和华为云的共同努力下,过去五年双方共同完成了MSP项目超过50+,建设了3+产业云,使能超过16000+精英服务商和30+ISV合作伙伴,同时软通动力在华为云商店的产品和服务也上线了100+。更为重要的是,双方还共同服务了7000+客户,不仅全方位赋能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在“上好云”、“用好云”等方面沉淀出了众多的成功标杆案例。
比如“上好云”方面,创兮科技作为一家ISV软件开发商,过去采用传统软件定制开发模式,无法满足最终客户在业务创新上的快速落地需求;但同时其又缺少对云产品、ISV生态产品,行业解决方案能力的技术及销售人员,无法独立支持最终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
为此,软通动力和华为云通过对创兮科技的持续赋能、提供项目及技术服务支撑,推动了更多行业和企业的“上云”,比如某生物公司通过三方提供的技术服务上云后,就降低了计算存储网络成本高达30%,应用性能提升了3-5倍,单项目交付周期平均缩短了一个月。
在“用好云”方面,软通动力“轻咨询+轻集成”服务就成功助力广东哈士奇制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随着业务环境的变化,哈士奇亟待构建涵盖营销、业务及生产端的各种应用,从单纯的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为此,软通动力为其提供了“轻咨询”服务,辅助哈士奇对数字化转型进行全新的规划和梳理,并结合华为云丰富的ISV生态,“一站式”产品选型服务,再加上“轻集成”最终保障了项目的实施落地。
而这仅仅是软通动力和华为云携手助力众多客户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缩影”。也正因此,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华为云中国区生态与合作伙伴发展部部长陶志强对双方的合作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华为云很高兴有软通动力这样的伙伴,一起思考怎么在数字化的长跑之路上,帮助最广泛的中小企业,真正解决他们的问题,帮助他们成就好生意,成为好企业。”
而展望未来,随着双方合作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拓展,软通动力仍将携手华为云,围绕重点城市和行业的市场拓展、云原生+AI的技术创新和端到端以咨询为牵引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断突破模式与应用,持续发力产业创新,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共赴未来,共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前院长、管理学教授阿尔德·梅耶曾提出“生态型组织”和“商业生态系统”这一概念。他认为,商业生态是一种能够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组织结构,它汇聚了生态成员在各自领域最擅长的技术、知识、流量、资产和能力,并通过生态平台整合赋能形成合力,提供远超任何一家单打独斗的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并产生规模效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软通动力和华为云通过五年的“风雨同舟”,所共同沉淀下来的咨询、产品、运营、交付、研发以及快速服务响应等方面的能力,在未来无疑可以释放出更大的“溢出效应”,不但能为更多的合作伙伴找到全新的生意机会,探索出更多的新商业模式,同时更能不断贴近和满足中国企业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千变万化”。
软通动力以行践言的价值
在“新基建”提速、“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以及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等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软通动力通过全栈式数字化能力+全新生态合作模式赋能和强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启动“917转型”企动日,应该说不仅是其“以行践言”价值观的一次重要体现,同时是其高度重视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落地的一次具体行动。(更多内容可参考:《软通动力刘天文:拥抱变化“顺势而为”,做中国数字经济“使能者”》)
事实上,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技术服务企业,软通动力不但“持之以恒”的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更在技术创新上的追求和步伐方面也“从未止步”。在本次峰会的发布环节,软通动力就特别通过虚拟数字人“i思思”,为大家开启了产品发布的全新体验,同时软通动力CTO刘会福在会上也发布了涵盖战略新兴行业和数字创新业务两大方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技术助企、经验服企真正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纾困解难,助力千行百业奔向数字发展“新蓝海”。
其中,在战略新兴行业中的金融科技领域,软通动力全新发布的高性能算力平台综合解决方案,就是面向解决结构化大数据、复杂计算效率的综合解决方案,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长期存在的跑批时间长、查询效率慢的根本痛点,以“轻硬件重算法”替代“重硬件轻算法”的低成本做法帮助企业减本增效,目前该方案已在金融行业率先落地,实现了复杂大规模数据查询实现“秒级”响应。同时,软通动力基于票交所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最新要求构建的IDMS票据管理平台,也支持多渠道融合、适应多种管理模式、能够承载票据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管理。
此外,在智能汽车领域,软通动力打造的“新营销超级APP”,也能够实现从“汽车销售—维护保养—车辆置换”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汽车相关服务“一站式”整合,帮助车企用户强化品牌营销、提供全渠道服务,实现汽车业务转型升级;在数字能源方面,软通动力的电力USP统一服务平台,也是一套沉淀了软通动力在电力行业解决方案的最佳实践,目前支持20+个电力和工业物联网领域通讯协议。基于该平台实现的已投入运行的业务系统有30余套,涵盖电力企业生产、调度、营销、燃料、计划、经营分析、应急管理、大屏展示等各个方面。
而在数字创新业务方面,软通动力发布了针对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iSSMeta工业元宇宙平台,目前已成功助力旗能电铝打造“一体化孪生工厂”,实现了全厂区空间 精准化监控、工艺流程模拟、设备的精细化拆解、设备远程 运维、基于事件类别的模拟演练等主要功能;在云智能方面,软通动力全新开发的iSSCloud多云管理平台,是一套基于云原生技术自研的多云管理系统,能够面向多公有云及公私混合云场景的企业级云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的异构资源 自服务和运营管理能力,具备集中的资源管控、自动化资源交付、智能化运营分析和运维管理能力,可以显著降低企业混合云的管理成本;而在信创及鸿蒙领域,软通动力的“信创制卡机”也首次亮相,该制卡机搭载SwanLinkOS金融发行版,能够实现“碰一碰,一触即连”的功能。
总的来看,当数字化转型迈入“深水区”,企业今后的数智化转型一定充满挑战,这也对众多数字技术服务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而软通动力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探索和实践中,通过“以行践言”的方式无疑能走得更远、更深入,通过和华为云在内的伙伴构建全新的生态合作模式,为中国企业下一步的转型找到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未来,这是软通动力未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势能所在,也是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所在。
申耀的科技观察,由科技与汽车跨界自媒体人申斯基创办,19年企业级科技媒体工作经验,长期专注企业数字化、产业智能化、ICT基础设施、企服软件和汽车科技内容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