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数据库 > 正文

搞定叠层,你的PCB设计也可以很高级

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转载:EDN电子技术设计1层叠的定义及添加对高速多层板来说,默认的两层设计无法满足布线信号质量及走线密度要

关注、星标公众,不错过精彩内容

转载:EDN电子技术设计

1

层叠的定义及添加

对高速多层板来说,默认的两层设计无法满足布线信号质量及走线密度要求,这个时候需要对PCB层叠进行添加,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2

正片层与负片层


正片层就是平常用于走线的信号层(直观上看到的地方就是铜线),可以用“线”“铜皮”等进行大块铺铜与填充操作,如图8-32所示。

图8-32  正片层

负片层则正好相反,即默认铺铜,就是生成一个负片层之后整一层就已经被铺铜了,走线的地方是分割线,没有铜存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割铺铜,再设置分割后的铺铜的网络即可,如图8-33所示。

图8-33  负片层

3

内电层的分割实现


在Protel版本中,内电压是用“分裂”来分割的,而现在用的版本Altium Designer 19直接用“线条”、快捷键“PL”来分割。分割线不宜太细,可以选择15mil及以上。分割铺铜时,只要用“线条”画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框,再双击框内铺铜设置网络即可,如图8-34所示。

图8-34  双击给予网络

正、负片都可以用于内电层,正片通过走线和铺铜也可以实现。负片的好处在于默认大块铺铜填充,再进行添加过孔、改变铺铜大小等操作都不需要重新铺铜,这样省去了重新铺铜计算的时间。中间层用电源层和GND层(也称地层、地线层、接地层)时,层面上大多是大块铺铜,这样用负片的优势就很明显。

4

PCB层叠的认识


随着高速电路的不断涌现,PCB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为了避免电气因素的干扰,信号层和电源层必须分离,所以就牵涉到多层PCB的设计。在设计多层PCB之前,设计者需要首先根据电路的规模、电路板的尺寸和电磁兼容(EMC)的要求来确定所采用的电路板结构,也就是决定采用4层、6层,还是更多层数的电路板。这就是设计多层板的一个简单概念。

确定层数之后,再确定内电层的放置位置及如何在这些层上分布不同的信号。这就是多层PCB层叠结构的选择问题。层叠结构是影响PCB的EMC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层叠设计方案将会大大减小电磁干扰(EMI)及串扰的影响。

板的层数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确定多层PCB的层叠结构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从布线方面来说,层数越多越利于布线,但是制板成本和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对生产厂家来说,层叠结构对称与否是PCB制造时需要关注的焦点。所以,层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以达到最佳的平衡。

对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来说,在完成元件的预布局后,会对PCB的布线瓶颈处进行重点分析,再综合有特殊布线要求的信号线(如差分线、敏感信号线等)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信号层的层数,然后根据电源的种类、隔离和抗干扰的要求来确定内电层的层数。这样,整个电路板的层数就基本确定了。

5

常见的PCB层叠


确定了电路板的层数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合理地排列各层电路的放置顺序。图8-35和图8-36分别列出了常见的4层板和6层板的层叠结构。

图8-35  常见的4层板的层叠结构


图8-36  常见的6层板的层叠结构

6

层叠分析


怎么层叠?哪样层叠更好?一般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① 元件面、焊接面为完整的地平面(屏蔽)。

② 尽可能无相邻平行布线层。

③ 所有信号层尽可能与地平面相邻。

④ 关键信号与地层相邻,不跨分割区。

可以根据以上原则,对如图8-35和图8-36所示的常见的层叠方案进行分析,分析情况如下。

(1)3种常见的4层板的层叠方案优缺点对比如表8-1所示。

(2)4种常见的6层板的层叠方案优缺点对比如表8-2所示。


通过方案1到方案4的对比发现,在优先考虑信号的情况下,选择方案3和方案4会明显优于前面两种方案。但是在实际设计中,产品都是比较在乎成本的,然后又因为布线密度大,通常会选择方案1来做层叠结构,所以在布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邻两个信号层的信号交叉布线,尽量让串扰降到最低。

(3)常见的8层板的层叠推荐方案如图8-37所示,优选方案1和方案2,可用方案3。

图8-37  常见的8层板的层叠推荐方案

7

层的添加及编辑


确认层叠方案之后,如何在Altium Designer当中进行层的添加操作呢?下面简单举例说明如下。

(1)执行菜单命令“设计-层叠管理器”或者按快捷键“DK”,进入如图8-38所示的层叠管理器,进行相关参数设置。

图8-38  层叠管理器

(2)单击鼠标右键,执行“Insert layer above”或“Insert layer below”命令,可以进行添加层操作,可添加正片或负片;执行“Move layer up”或“Move layer down”命令,可以对添加的层顺序进行调整。

(3)双击相应的名称,可以更改名称,,一般可以改为TOP、GND02、SIN03、SIN04、PWR05、BOTTOM这样,即采用“字母+层序号(Altium Designer 19自带这个功能)”,这样方便读取识别。

(4)根据层叠结构设置板层厚度。

(5)为了满足设计的20H,可以设置负片层的内缩量。

(6)单击“OK”按钮,完成层叠设置。一个4层板的层叠效果如图8-39所示。

图8-39  4层板的层叠效果

建议信号层采取正片的方式处理,电源层和地线层采取负片的方式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文件数据量的大小和提高设计的速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精选汇总 | 目录 | 搜索

实时内核和实时操作系统有何不同?

开源协议是什么?开源等于免费吗?

关注微信公众号『strongerHuang』,后台回复“1024”查看更多内容,回复“加群”按规则加入技术交流群。

长按前往图中包含的公众号关注


推荐阅读
  • 洞见RSAC|点击获取企业安全策略“工具包”
    为用户提供安全智 ... [详细]
  • MySQL索引详解及其优化策略
    本文详细解析了MySQL索引的概念、数据结构及管理方法,并探讨了如何正确使用索引以提升查询性能。文章还深入讲解了联合索引与覆盖索引的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在优化数据库性能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索引在高读写比系统中的必要性和优势。 ... [详细]
  •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复杂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主要有OSI7层参考模型,TCPIP4层参考模型两种。为什么要分层不同产商 ... [详细]
  • 深入解析OSI七层架构与TCP/IP协议体系
    本文详细探讨了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及其与TCP/IP协议体系的关系。OSI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逐步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揭示了OSI模型与TCP/IP协议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为理解现代网络通信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 [详细]
  •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实体在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定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Spring Boot DevTools 实现应用程序在开发过程中自动重启。这一特性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特别是在集成开发环境(IDE)中工作时,能够提供快速的反馈循环。默认情况下,DevTools 会监控类路径上的文件变化,并根据需要触发应用重启。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解决Uploadify插件在Internet Explorer(IE)9和10版本中遇到的点击失效及JQuery运行时错误问题。通过修改相关JavaScript代码,确保上传功能在不同浏览器环境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详细]
  • 利用存储过程构建年度日历表的详细指南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SQL存储过程创建一个完整的年度日历表。通过实例演示,帮助读者掌握存储过程的应用技巧,并提供详细的代码解析和执行步骤。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如何通过图层数据获取任意两条道路的交叉点坐标及其名称。文中详细介绍了实现方法和相关技术细节。 ... [详细]
  •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的结构也和 ... [详细]
  • 负载均衡 LVS vs Nginx 对比
    前言今天总结一下负载均衡中LVS与Nginx的区别,之前看过好几篇博文一开始就说LVS是单向的,Nginx是双向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准确的,LVS三种模式中,虽然DR模式以及TU ... [详细]
  • 初学MVC架构时可能会觉得MVC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它平白无故的增加了页面联系的复杂度但是当你只用JSP,不用MVC写一个项目的时候,你才会发觉MVC是多么有趣和有用,因为它大大的减低了文件的复 ... [详细]
  • SmartMesh WireLess HART 资料总结
    SmartMeshWireLessHART资料总结--刘振君2017.01.0923:00:00IEEE802.15是一个工作组98年成立,专门从事 ... [详细]
  • Pytorch的load方法和load_state_dict方法只能较为固定的读入参数文件,他们要求读入的state_dict的key和Model.state_dict()的key ... [详细]
  • 爬虫(一)爬行算法
    最近想梳理一下搜索搜索引擎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从爬虫开始,总结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不论是分布式爬虫还是单体爬虫、主题爬虫等,最关键的 ... [详细]
author-avatar
wr人在峡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