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融合通信带来的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如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方案中,选择和部署最合适的方案,提高企业的沟通效率乃至全面竞争力,对于政企客户的CIO们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
接下来进入嘉宾讨论环节:融合对网络通信的新意义。主持人是:全球IP通信联盟总编 范挺先生  请各位讨论嘉宾上台就座。参与嘉宾:
    ××× 科技司 王长杰 处长
    国家环保总局 信息办主任 李国良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欧阳亮 IT部长
    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T部门经理 师邵辉
    新奥集团 CIO 韦有双博士 
    北京纽曼理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杨学锋 信息部经理 
    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 罗祥 信息部部长
    北京宣武医院 高山  

   
    主持人(范脡):下面这个环节是相对比较轻松,聊聊天,跟各位政企行业的CEO们聊聊。第一主要想了解企业在
统一通信方面走的先进的一些IT主管们的一些经验、教训,之前部署的一些具体的想法和案例,这主要针对在台下政企业务的IT主管。第二也会针对目前政企用户的一些需求展开探讨。因为目前关于企业通信,在融合背景之下,有非常多的热词,云计算、统一通信、协作,可能在座很多观众朋友都有一些困惑,我们也帮助大家来谈一谈我们的想法,尽量答疑解惑。我们谈谈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案,到底对我们目前的政企用户是不是适合,我们目前政企用户的通信需求到底在什么地方。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融合,我们现在看到在通信和网络方面,看到各种各样的融合。跟企业网比较远的,在承载网方面,可能跟大家距离比较远,今天就不涉及到,但是在应用层、固网和移动的融合,在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语音、视频、传真、文本等等的融合,在固网和移动的融合,大家现在通信对工作的帮助不仅仅局限在办公室内,移动办公,在座各位也有很多想法要分享。在模式上,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传统大型的企业可能都是以自建设为主,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系统,基本都是自建。
SaaS,云计算的风潮越来越汹涌澎湃的时候,我想大家会更多严肃、认真的来考虑究竟是用服务式的模式,还是使用自建式的模式。所以我们可以谈的话题非常多。
   


    王长杰:因为我们海关主要还是网络媒体,以网络承载很多核心业务,通信这块可能是附带的应用。从通信这块,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办公电话跟手机的捆绑虚拟化,还有虚拟的传真,包括语音信箱,这些我们都在做。
   
    欧阳亮:我来自装备制造企业,目前主要用在企业内部的网络,从通信来讲,
三网融合以后,在企业应用的前景还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在企业内部,比如企业现在提倡互联网,还有企业外部一些,比如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后,我们怎样服务。还有现在从事的风力发电设备等等,我们设备销售出去以后要做服务,大家知道风电场都是在非常偏远的地区,风电在销售过程中还要跟制造企业进行合作,有维修、管理,这些工作现在都是采用铺设光板,在偏远地区非常困难,像三网融合以后,我们可以通过IT的增值商,建立虚拟网络进行管理。这样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师邵辉:我来自北京北开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我是运营部部长,IT这块是我们下属一个职能。我们跟欧阳主任系统的是传统的制造业,相对来说离前沿技术差距有点远,我们现在主要应用是电话传真、互联网、电子邮件、
3G单独的通信,像视频会议呼叫中心还没有尝试。
   
    杨学锋:我是来自纽曼做数码品牌的厂商,我负责公司信息化的经理杨学锋,我们这个企业与传统企业有一些区别,我们是私企,做数码产品,也是一个IT行业的品牌。包括统一通信方面,我也看了一下,我们以往做的比较多的是电话以及视频会议,3G出来以后,我们也在转移,包括3G手机网络资源和我们传送的资源互联互通,是免费做微网,而且我们在考虑分公司在湖南、北京、深圳,现在公司发展模式比较宽,面临的困难是我们需要在一个整体的环境里面通信,而且需要免费的资源在做通信工作。我看了一下统一通信的概念,很多厂商介绍都是软件方式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QQ、MSN,加入视频会议、无纸传真等其他一些衍生的东西,他认为是一个新的统一通信,其实我的理解和这些厂商有一些差别,我作为企业方来说话,企业为什么要上这些设备,为什么要做统一通信?我们考虑怎么来做可以为企业服务,做的目的是节约资金,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高山:相对来说,医疗行业一般在IT方面不是走得靠前,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可能相对来说更保守一些,一般通信行业里面比较成熟的才可以用到医疗行业,慢慢渗入。我们之前跟中国联通合作的小灵通,可以跟固定电话互通,另外跟中国移动搭建的短信平台,因为行政部门经常性发一些通知,利用短信平台,我们叫OA系统。另外在手术演示、办学习班,我们利用网络,做数字电解码技术进行网络直播的应用。现在马上要上的项目,包括护理部的质量评估,还有门急诊的输液系统都是利用现在我们已经现有的搭好的无线网络,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都是基于无线网络来做的。
   
    罗祥:我们公司做传统医药物流,在国内医药行业还小有名气,我们在全国大大小小公司30多家。我们虽然是一个传统企业,但是我们在医药领域,我们是做的比较早的。我们在2005年已经组建自己公司专网,我们看到很多应用,比如我们业务共享、财务集中管控、视频会议会晤、VIP电话等等应用,我们做得比较早。今天这个会议,我主要抱着开拓思路,现有新的技术如何为我们私有企业注入更大的活力的目的来的。
   
   
    主持人(范脡):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不是为了要得出某一个结论,因为目前在融合背景下,很多事情都是可能的,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有益的探索,为在座的各位提供一些借鉴。我们先从企业网络通信CIO、IT主管最关注的几个方面来谈。首先我们从底层开始,数据中心是所有企业都非常看重的一块,下一代的数据中心,包括虚拟化、云计算很多题材都关联在一块,对于这一块,我觉得是在座都会关注到的话题。你们觉得下一代数据中心应该具备什么,之前的部署有什么样的经验,是不是外包用云的方式来实现?
   
    姚祥玉:我们认为数据中心这样基础架构的环境,今后的方式是以服务的方式采用它。目前现有计划,我们数据中心已经外包给
IBM,所有现在包括我们的服务器、网络设备的使用,我们不会针对具体设备,需要一台服务器,我们某一个应用某一个业务,需要多大计算能力,由IBM给我提供,并不在乎物理设备究竟是什么样。在数据中心层面上来讲,我们希望将来更多的是利用这样一种方式,因为目前在国内做这样服务的厂商还非常少,IBM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靠前。
    从云计算角度,目前云的概念并不是很确定的概念,或者这种定义是五花八门的,究竟如何利用云,如何为我们服务,现在方向不是很明朗,我们更倾向于现在采用一种私有云的方式,这个云更多还是把它划在一个边界之内,在这个边界上做一些防护手段,保护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另外我更希望这个云里所有的资源可以被共享,至少被企业不同组织来使用。将来随着云的概念越来越成熟,我们甚至可以变成我们的一种服务,提供给其他的客户。把我们的私有云和客户的私有云共连在一起,就变成公有云。
   
    王长杰:这里只有我一个人代表政府,政府建数据中心,可能外包基本上可能性不大,因为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现在的网络从上到下有三个网,其中做海关业务的网络是三级,我们设地办公是四级,我们在建数据中心的时候,更多考虑在机房投入这块进行突破,相对来说区域从维护上面还是要自己做维护。我们自己有信息中心,包括数据中心,现在加在一起也有600、700百人做这项工作,确实自己可以承担。我觉得现在建数据中心,更多是从能源节约上考虑,包括前期的设计,对后期的维护,确实投入产出不太一样,包括我们前一阶段对我们机房空调系统进行调整,调整之后,能耗降的特别快,这确实是一个实例。现在包括IBM、EMC、
思科,包括惠普,对数据中心节能环保方面做了特别多的工作。
   
    欧阳亮:作为传统制造业,对计算来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在产品研发,包括产品的性能分析,产品的设计,包括制造环节,还有管理环节。我觉得从一个制造企业来讲,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因为企业分散度不是很高,所以目前还是采用自己的数据中心,根据我们同行业企业情况来讲,目前大部分采用的数据中心都是采用备用的,如果委托方面,可能目前这样的设想不是太大,但这可能是一个方向,以后随着企业研发的发展,某些项目会采用云计算委托到跟其他的单位合作去搞研发设计的话,在这方面可能会借用其他一些网络云,进行一些计算。但是在企业管理方面,我觉得采用云的方式不是太现实。
   
    师邵辉:我们企业相对来说比较传统一些,数据中心或者机房建设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就目前来说,企业还是把自己的数据放在自己手里,觉得比较放心一点,可能一是对于数据访问的需求、数据量不小,另外数据的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这些数据不知道能不能保证我们速度。另外一方面现在企业里面相对来说IT技术或者IT人员素质还达不到很专业的程度,所以企业里面一些交换机、服务器设备,相对来说还是在单独管理。对于设备的稳定性、数据的稳定性,比如备份等等要求,随着企业里面应用系统的逐步增加,现在我们企业应用系统大概有十几个,重要的也有几个。对于这些设备的稳定性、网络的稳定性、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在企业里面感觉这方面的能力很差,如果有设备外包、服务等形式,我觉得企业还是很乐意在这方面接受的。
   
    杨学锋:数据中心关于自建还是外包的问题,和以往讨论ISP和SaaS有点相似,很多人都了解,服务需要自己来提供的,还是需要他方来提供,我想答案只有两种,一种多数是自己来做。我们也讨论过了,很多企业基于两个原因来做这件事情,一是费用的问题,已经外包给IBM做,但是在座很多经费达不到。二是外包,中国的领导考虑更多的是我的数据放在别人那里安全不安全,是我的还是他的,我能看他也能看,基于此原因,大部分机房,包括数据、服务,基本都是自己在做,可能做得差异也比较大,有的做得比较好,但有的做得稍微差一点,但是都不成问题,依自己企业的需求做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自己企业目前属于哪个阶段做哪个机房就可以了,我们也在自己做。我们数据中心由我们自己做还是比较放心。
   
    高山:领导不会觉得外包能得到多大的回报,多刀片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或者高级的方案来解决一些业务压力,额外找一个公司来外包,他觉得得不偿失。我们尽量自己来做,一些附加的网站客户,可能这样的业务外包出去。另外我们这个行业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应急的要求特别高,因为如果一个医院出现半小时以上的业务当机,应该就可以上报了,这个院长名字就会出现在报纸上,所以要求很高。医院对IT方面的高新技术非常慎重,就是因为怕出问题,哪怕用一个露骨点的话,费点电,也要保证稳定。将来我们在新建或者改建数据中心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散热,机房位置的调整怎么更有利于热量的散发。另外希望将来能够建立一个高可扩展性的框架,可以在几年之内能够承受住业务的飞速增长。
   
    罗祥:其实在我们企业,我们数据中心的筹建模式也是自建。外包不外包,其实要和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有些企业自主性比较强,效率可以控制。把你的钱放在别人的口袋里,你是不是能够放心。至于云计算,我们企业用得非常少,在我们IT企业,我们构建数据第一要素就是安全,如果你的安全性不能解决的话,后面任何工作我们都暂时不谈。安全性解决了,我们才有可能尝试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手段。
   
    主持人(范脡):费用和安全可能是大家的主要顾虑。姚总成了先行者,我们应该给姚总一个论辩的机会,我想听一下姚总这这块外包以后,在性能价格比,安全、费用方面是不是做过比较?
   
    姚祥玉:从信息化建设方面来讲,本身自建和外包就是两条路,大家这两条路都有先行者,也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我们现在选择外包这条路,当然希望是一个成功者,在走的过程中,大家来做这件事情之前都会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费用一定是永远的痛,因为我们做的这件事情不能够直接给企业带来价值的事情,我们的价值要体现在业务自身的角度。所以我们进行费用预算的申请、投入的时候,对资金的需求可能没有一些业务部门那么顺畅,所以大家对费用更为敏感,在座的各位大家都会有一个共识。
    在新奥,我们在做外包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从费用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做过评估,我们姑且不论直接投入是大还是小,我们评估的重点方面是我们把这个事情包出去之后,对于我们的业务支撑,将来的价值是大是小,我们更多的是基于业务角度,我们信息化要体现在业务上。从集团战略来讲,我们将来的业务发展会越来越关注这个领域,更多把我们的精力关注于我们业务发展之上,这时候我们看到比较大的问题,新奥做信息化这几年,我们原来有庞大的信息化队伍,最多的时候也有300、400人的规模。随着战略的发展,我们看到信息化的团队人员的稳定性,包括今后人员的职业发展都会受到一些限制,这些人将来怎么办,因为培养起这么大一个团队非常不容易,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将来我们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做,不断去组建这样的团队,不断招纳这样一些人才,而最后不会给他们特别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个时候我们去衡量这样一些价值存在的内容。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有一些纯粹技术性的工作可以外包出去,将来这样一些团队更多借助于一些外包商自有的资源,因为它是专门提供这样服务的企业,它的这些人员能力和人员素质就是为别人服务而存在的,我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资源来使用。我们自身的信息化定位,将来更多的偏向于关注将来信息化的工作和我们业务战略之间的结合,也就是我们技术架构如何做、信息化规划如何去做、战略如何去做,技术的工作真正变成项目,落到一些技术层面,落到研发,落到一些实施的工作可以交给相应的一些具有这样能力的外包商去做。从综合性价比来讲,我们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不能单说费用的事情。
    另外就是安全,因为新奥有一个很大的业务,城市燃起运营,这种数据安全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如何控制我们一些由于信息安全方面造成的风险,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和一些厂商沟通过程之中,我们发现我们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去做我们的安全,而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放在我这个地方,雇两个保安看着,加一个防盗门,数据就一定安全了。因为现在计算机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连通性。我们怎么能够把它在共享的情况让它有这样的安全性,我们更多的是要基于我们自己的规范、制度、要求。我们原来也和一些厂商一块做过一些标语的制定,包括我们外包过程中,做了很严格针对于我的数据安全,存储介质安全,包括整个物理环境的安全,用SaaS方式体现它。我们更希望能够把这些规范、制度和标准落到实处,保证我的安全,而不是利用物理的手段把它藏起来,把它锁起来。因为一种是基于人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另外是客观事实去判断它。
   
    罗祥:你把数据中心交给IBM打理,你的主营业务系统,IBM会给你做到及时支持吗?
   
    姚祥玉:对。我们在IBM数据中心里,托管有100多台PC服务器,我的主要生产系统大概有40多套,这样一个运维的方式,包括物理环境、设备运维、服务系统运维都在这里面,我们跟他签SLA,根据要求不一样,允许当机时间是多长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内,你应该给我做什么操作,如果在规定时间之内,你没有给我完全这个事情,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我们利用这样的方式去运营。
   
    主持人(范脡):刚才大家介绍过程中都谈到视频,毫无疑问是下一个杀手应用,在企业当中视频应用也非常广,会议、培训、远程诊断方面我们都用得很多,视频行业,很多企业IT主管目前碰到很多在采购、部署的时候很多问题,是不是都要高清,高清出来已经标清就没法用了。另外软视频和硬视频以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我们在实际应用当中,数据会议系统是不是真正用到了视频。关于这些话题,大家都有很多的困惑,厂商可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宣传,从用户角度来说,想听一下在座的各位,包括已经上了视频会议的,包括准备上,还在考虑阶段的同仁对视频会议的看法。因为视频会议不是初期设备的投入,后期的带宽和维护也是很大的开销,尤其现在已经到了
网真,很多人即便买得起也不一定用得起,因为费用太高。
   
    姚祥玉:关于视频会议的应用,新奥已经开始做了,我们对于视频会议的定位有几个方面:1、基于它的名字,用来做视频会议的设备的一套系统,我们利用视频会议,大家做到面对面的沟通。2、小型研发讨论。3、有小范围点对点的沟通,会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所以对于视频会议不同场景的应用,觉得对于视频会议系统设备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包括在视频会议系统里面有高清、标清、软视频,我们都在使用。一方面基于需求,高清,目前国内使用有效带看的考虑,我们更多在一些关键节点确实需要做到高清的,包括监控中心,可能会用到,包括我们董事局的会议室,这样比较重要的场所可能会用到这些高清视频的设备。另外在我们的企业,在全国有100多家企业分布,在80多个城市里面,我们推动还是以标清设备为主,我们之所以要做这个设备的目的还是要看业务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沟通方式,可以能够更为直观的表达我们对某一个业务的理解,可以更快的解决某一个工作中的问题,我认为标清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就不会再过多追求更高的象素、更高的质量。这是我们对于视频会议的要求,视频会议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应用,应用能满足我们要求就好了,我们不需要额外投入成本。
    对于视频会议的使用方式来讲,从新奥角度,我们采用还是外包,我们把它包给了移动,因为移动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整个视频会议的设备投资,包括后期的运维都是由移动集团负责的,我们只需要按月支付它的服务费就好了,如果我们在某一个点需要安装一个视频点,他就给我们安装,调试好就可以了。我们每年有几次重大会议,他们都有专门的工程师过来给我们做。
   
    王长杰:我做视频会议差不多20年,最开始的时候是90年代初,我们做了64K的视频会议,在卫星网上,当时卫星网地面都到达不了,很多现场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我们做了64K的视频会议,当时看起来效果还可以,但跟现在简直没法比。90年代末,我们在ATM上做了384K的视频会议,用了11年时间,去年我们重新把视频会议更新了一下,去年用的是高清的。我们在部委里,高清业务是全国第一套,目前使用效果还是很好的,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我觉得建视频会议,要从我们的需求出发,不一定要用高清或者标清,或者普清,主要包括用硬件还是软件的,这确实要从我们需求出发。我们为什么要建高清呢,而且还是硬件,为高层领导服务,有时候×××领导来检查,都要通过视频会议跟下面的人开会,所以确实比较重要的一套系统,这一中断的话,麻烦很大。包括一些监控,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可以用软件,甚至用标清就可以。我们对一些业务的监控,对集装箱,上面要看一些条形码,用高清晰才能看清编码。所以这完全要从我们满足业务需求出发。
   
    欧阳亮:有关视频这块,我们作为中小企业来说,目前作为操作现场操控,还有保安监控,都用。至于视频会议我们用得不是特别多,我们曾经尝试过,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产品出口到国外,有时候跟国外服务现场一些进行交流,采用点对点的视频交互,这样比较多一点,真正组织大型视频网络会议的尝试不太多。
   
    师邵辉:我们视频会议这块需求不是很迫切,我们办公地点相对集中。监控方面,像欧阳主任说的,目前用的标清,感觉还算可以。
   
    杨学锋:视频会议方面,当时用的硬件,软件当时也看了,主要觉得硬件方便,去了以后把电源一开,把通信录一调,一拨就通了。我们用高清的,因为北京和深圳看方案的东西,能不能定,所以要求一定要高清。我们还有一些业务会议,不用视频会议,有些人不爱用视频会议,比如在一些全国办事处,打电话呼过去,因为这些人都认识,张三你说、李四你说,可能不需要看到他面部表情,也不需要知道他在做什么。所以我觉得企业上高清还是标清根据业务需要。从目前来看,视频会议的高清
市场很大,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标、高清的话,语音也不做。
   
    高山:我同意这个观点,高清确实很吸引人,但是跟你的需求不同。假如说只是为了开一个会,大家简单汇报一下信息,开一个电话会议就可以了,没必要看到对方今天气色好不好。我刚开始接触这个东西是从几年前医院要改造手术直播系统开始的,当时给医院提了建议,因为那时候我们用音频,我建议把音视频全部变成模拟化,后来就建成网络视频。后来我觉得跟网络会议还是有区别的,我们需要声音互动。这跟音视频要完全的同步,因为不能视频过去了,这句话还没说。要说开网络会议,我觉得标清就足够了,因为要考虑带宽的问题,现在2M就已经非常清楚,我不知道是不是高清有这个必要。要从资金的预算、需求量出发。
   
    罗祥:如果带宽能够满足的话,大家都选高清。我的观点认为,我们公司内部的监控系统用的是高清系统,我们内部任何一个员工操作的动作都记录很清楚,某一个产品出去进来我们都看得很清楚,所以这需要高清。开视频会议目的就是因为全国各地的人都分散,要在一起开会,所以用视频会议。软硬件要根据情况,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公司视频会议系统是自建的系统,我们大概花了不到200万,是标清的,我们一年结的费用是300万,所以视频会议是很好的东西。
   
    主持人(范脡):这个数字让我非常吃惊,因为我们邀请这些客户当中,这么高比例的已经部署了视频会议,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从企业的通信当中,其实会议是非常大的一种应用形式,包括电话会议和数据会议,除了视频会议以外,使用电话会议的能不能举手?使用数据的?(3家)。
    这个事情很奇怪,本来从语音来说,它的费用和投入应该是最省的,语音是大家最常见的一种沟通方式,但实际上语音和数据在我们这儿占的比例是最少的,远远少于视频会议,这的现象值得我们想一想,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UC、统一通信和协作,大家谈得比较少,这是相对比较新的领域。目前我们会越来越多的遇到这种融合。昨天也谈到大家平时上QQ,就是简单版的统一通信,语音视频文件,还有在线状态,非常舒服、及时和你所有的社交工作网络上面的人、用户、供应商、同事、渠道等等保持沟通,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的应用。当然这在中国的市场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虽然从三四年前开始做这种市场的教育,实际部署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各位如果在这方面有些研究和想法,甚至已经有部署的嘉宾,谈一谈你们对UC的看法,觉得UC是不是真的对企业有用,有价值?因为它不光是视频会议,视频会议其实已经融合了视频和语音,我相信UC功能远远超过视频会议所能够提供的内容,包括即时状态、及时呼叫、呼叫到手机终端,所以UC有很多的好处。想听一下各位的想法。
   
    姚祥玉:从我对UC的理解来讲,更希望能够把它当做整个一个大融合,包括视频、语音、技术中心,包括一些协同性的操作,都希望把它纳入UC的融合范围里来。从我们新奥一些策划来讲,视频会议有我们自己的电话会议,我们自己也部署了一套自己的
即时通信系统,但是从我理解大融合层面来看,新奥属于传统能源企业,它和IT领域还是比较远的,而UC应用真的需要我们在企业环境,人们对IT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以被更为有效的利用起来。现在在我们企业内部,部署完了以后,效果一般,大家还是更习惯基于MSN去做一些沟通,因为在企业里面这么做,下班回家以后也可以这么做,去网吧也可以这么做。对于我们自己做子这样一些方式相对来讲有一些限制,对于大家使用的积极性来讲不会很高。
    另外UC在企业内部,针对它的应用场景来看,目前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应用场景来看,如果把MSN通信功能顶替掉了之后,可能其他功能应用不是特别多。包括原来我在另外一个企业讲信息化在基础建设里面一条路、三套车,目前真正从业务的角度去看的时候,UC这样一个概念听起来真的很美,用的时候,涉及到我们真正技术层面架构的搭建,涉及到我们人的使用和习惯的改变,涉及到企业文化背景的融合,所以可能对于我来讲,我认为在目前一些非IT环境企业里,UC对我们来讲现在还是一个传说。
   
    主持人(范脡):假如咱们要上UC,你希望它实现原来的一些通信手段不能实现的一些方面。
   
    杨学锋:我可能和在座了想法差不多,UC是一个统一通信,我们就要考虑以往的资源,我的硬件资源,包括使用运营网络等等业务设备,既然要做到统一通信的话,希望我的视频、语音、数据,传统的一些业务,都应该能够一体实现。我们可能会想,我以往设备怎么办?是不是都拿掉,换新设备。我看了一下展会,几乎现在所有使用的设备,没有几家说你用我这个和其他设备厂商都能融合在一起,很少能做到统一通信,大家抓住这个概念,而是做了某一部分工作。
    假如以往你企业在使用企业级的即时通信工具,现在出了这样的概念以后,你有这样的功能,点击呼叫,只要点击手机号码就可以拨出去,只是传统的电话系统,离我们统一通信还很远。企业为什么要做统一通信?第一资源整合,希望资源利用的更高。第二要考虑能不能把费用降下来。我们在做湖南一个工业园的时候考虑一个问题,先做一个工业园,400亩的地盖一个楼,考虑全国假如有2、3千在外的业务员,总部在湖南,统一通信,能不能减少费用,如果湖南和北京打电话,两边费用都是零,这对企业是有用的。如果真能这样做的话,就可以称为统一通信。每个公司都有web的通信工具,现在有一个特点,我公司的一些通信录,包括其他一些信息,假如员工不在公司,因为很多公司员工由于业务不在公司,常年在外,到处跑,我能否及时得到公司信息,有人说可以做短信,短信和我们是通的,发一个短信号码,把员工编号发过去,跟他说什么内容,他就收到了。如果真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很多都在做统一通信,我认为谁提都没有关系,只要能真正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就可以。上来这个东西,企业感觉有实惠,而且使用方便。
    假如我现在在外面,企业跟我开一个视频会议,只要拨我的号码,就可以跟我进行视频会议。这是不是统一通信的一类,其实也是。我们企业以往有的项目不能丢掉,又想把一些好的东西引进来,就希望在原有基础上做一些改进,真正让UC有比较扎实的落脚点。UC的作用就是统一通信的作用。
   
    主持人(范脡):刚才很多人谈到移动和无线,之前大家涉及到比较多的是固网,现在移动办公,或者一些
无线通信方面的需求,在企业当中大部分人群都在移动当中,请大家发表一下想法。
   
    姚祥玉:新奥在无线方面,和移动有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一方面从我们业务需求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有一些真实的业务需要基于无线的场景来实现,比如我们在各个城市里的售气厅,以前跟银行一样,在这里开一个营业厅,用户到我这里来买气,现在越来越提倡优质服务环境下,更多希望给客户提供更为贴身的服务,所以我们更多希望可以上门给客户提供服务,因为不可能在每个客户家里基于网络给你做更多的事情,我们基于移动无线解决方案,我们有一个移动售气的项目,基于移动的GPS或者3G的网络,因为我们数据实时要上传到我们北京数据中心,所以会利用移动联络台做一个传输,这是我们在业务上的应用。在管理方面我们也做一个尝试,我们集团内部有领导的时间管理、工作流,我们都推到了手机上,大家可以在手机上查看邮件,可以做工作流的审批,可以做自己日程安排,包括发出会议邀请都可以基于无线的环境去办。我们希望将来的目标,由于人员移动办公的频率越来越高,现在的移动办公更多的理解是把我的台式机变成笔记本,我拎着到处走,希望在不远将来可以在各地办公,笔记本作为一个固定设备放在家里。
   
    主持人(范脡):中国移动参与咱们一些具体业务流程的定制化吗?
   
    姚祥玉:它和我们在一块做一些开发,但是我们应用系统的开发主要是我们主导的。
   
    王长杰:因为无线确实从安全上考虑,现在我们基本上用的比较少,这方面现在国信办,包括保密局都有一些要求,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是特别小范围,而且是非关键的系统在使用。包括现在3G,我们当时想法,因为我们内网和互联网是隔开的,这样怎么解决大家上互联网的问题,当时在我们署内布一些相当于无线网,通过3G或者固定专线出去。结果后来说无线也有安全问题。今后我们在这方面还需要国家政策明确之后才可以,技术上不是什么问题。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现在都有相应的展示厅,国家领导人也都参观过。只要你的需求能够说得清楚,现在技术都能做到。
   
    主持人(范脡):政府部门对安全顾虑比较高。wi-fi标准能解决安全问题吗?
   
    王长杰:关键现在国家在这方面不是特别明确,因为安全是一票否决的,如果这块不明确的话,后期都是比较难做的。现在我们从业务上确实也有这种需求,现在我们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促进。
   
    欧阳亮:从移动通信来讲,目前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作为企业应用来讲,最主要还是怎么样跟你的目前业务系统融合,这方面去做工作。我们跟中国移动做过一些探讨,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特别明确的开展工作的方向,但是我觉得从目前来讲,明年就是“十二五”了,在“十二五”,作为一个制造企业来讲,牵涉到企业的发展方向,移动办公,三网融合对我们制造业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力,所以这方面在“十二五”会有很大的发展,另外技术也在发展,跟企业的业务系统、跟企业业务关系的流程整合以后,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师邵辉:无线网在我们企业应用不是特别多,主要还是用有线网络。但是处理有线的时候搭建很困难的时候,对它的稳定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时候,也用无线网。
   
    杨学锋:我一直认为无线网络是一般非常好的技术,没有地域限制。一般我们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的亮点和跟企业的结合,我们本身也用手机,其实我们对无线的了解更多一点,你的诺基亚手机或者其他国有品牌手机进来以后,在大陆可能把无线功能关掉了,所以我们想有这个功能的时候就买一个水货,这个功能其实很好,当时我买的时候也是想要Mobile功能,考虑到假如我把信号关掉以后,找到信号接入点以后,就可以进去做任何操作,我可以打电话,我手机装一个Skype的程序就可以打电话,而且费用很低,三网融合不是很好。企业可以利用很多无线的优势,包括移动办公,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访问一些客户的时候,在他们手机上做移动的CRM,今天访问哪些客户,填进去以后,就传到我们数据中心的数据库,跟客户的交谈记录都有。还有一些审批,比如领导有这个功能,你有一个请求的时候,领导在外面,给他回一条信息之后,他同意就通过,他不同意就不通过,他一传输完了以后就传到数据库里。
   
    高山:我们去年开始用wi-fi在医院部署,主要一方面给院内职工带来很大的方便,因为有时候他们工作说上网不方便,外很多结构不太合理,不能布置那么多有线网络,利用无线网络来解决自己办公的事情。另外在病人方面,以后对病房开放无线网络服务,病人可以在病床上进行一些工作。因为有上门急诊,尤其到了晚上,输液室坐了很多人,护士一个人可能要照顾十几个病人,他带着PDA,通过无线网络可以随时上网,哪个病人有问题可以实时呼叫护士。另外计划将来移动查房,医生经常要拿很多病例,到一个一个病房去看,将来可以实现移动查房。
   
    罗祥:我们公司对移动无线网络的顾虑,我们涉及这块比较少。在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业务模块中有些涉及。比如无线收银模块,是基于移动的网络,拿着无线poss机在任何地方给客户刷卡。比如我们送货员去河北,客户要给他异地汇款,他就可以拿无线设备马上刷卡。我们有一个GPS车辆监控系统,可以把我们公司所有车辆信息及时监控车辆是否在正常运行,这两个应用在我们企业正在用,但是非核心的业务。如果无线安全性能打消我们公司顾虑的话,我想无线将会在我们公司使用更广泛。
   
   
    主持人(范脡):呼叫中心是一个非常成熟、古老的技术,但是它在企业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电话营销,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的过程,对政府部门来说还是属于呼入型、服务性质的为主。我们希望了解的是目前在呼叫中心领域,大家比较踌躇的,是不是多媒体呼叫中心已经成熟,已经有用了,还是语音为主。现在这种托管式的呼叫中心非常成熟,在国外大量的应用,国内比较少。这方面想听一听各位的看法。
   
    姚祥玉:我们有一个呼叫中心。集中式和分布式我们都尝试了,我们原来在廊坊有80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对于新奥来讲,城市公共事业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当你要提供服务的城市范围很广,尤其从南到北的时候,发现方言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尤其我们在东南、华南这一片分布比较密集,本身这个地方方言差异化比较大,离着几公里就是不同的方言,但是在北方找一批坐席员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真的很难面对这样一些客户,甚至听不懂客户在说什么。当时我们做集中式,从技术架构上来讲,成本、性能都是最优的,都是在本地,它的传输质量都是最好的,基于我们面对服务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改成分布式。在分布式过程中我们还做另外一个探讨,最后我们做区域式,相对来讲一个区域内我们做一个呼叫中心,目前我们的思路在全国按照我们城市所覆盖的区域,建立七八个呼叫中心,我们后台在北京这边。
    从呼叫中心过程来看,不管呼叫中心是什么样的方式来使用,从企业角度来讲,本身呼叫中心现在成为我们业务增值的部门,因为我们也有业务营销,主动面对我们自己的客户做电话营销。另外,对于呼叫中心这种服务的提供方式,因为我们燃气业务是一个复制的业务,不管你是在北京提供这个服务,还是在上海提供服务,还是在其他地方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复制性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呼叫中心我们在自己做。
   
    王长杰:我以前对这块了解确实不多,近半年我对这块在了解。因为我们科技司主要是科技部门,在我们署里也属于服务保障部门,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我们现在在做前期调研工作。现在我发现手机有158、155,搞不清楚是哪家
运营商的。原来是800号,后来出了4008,然后是95开头的,现在出了很多123开头的,因为我们原来有一个95开头的,现在申请123,是公益的,因为现在要政务公开。我们在做这方面的调研。
    我们目前还没有考虑外包,但是建集中式、分布式,确实在我们机关里也有两种意见,最后还是要从业务需求出发,从管理成本考虑,最终选用什么样的方式。这方面我前期也了解了很多,只要是我们能想到的,差不多都能做得到,尤其国内这些厂商基本都会为你定制很多你可以想得到的,包括你的业务流程各个方面,你要求提供的一些接口,都可以帮你做到。
   
    欧阳亮:有关呼叫中心方面,我们属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面对客户群非常固定,比如一些电厂、发电公司,它的一些服务都是非常定点的服务,呼叫中心应用方面,我们曾经做了前台的服务,由前台接电话以后再转,后来发现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因为客户问的一些问题非常专业,往往由他转接,还不如他直接通过手机去查,因为客户方向不太一致。
   
    师邵辉:我们也是,我们客户群比较窄。
   
    杨学锋:我们曾经做过售后系统呼叫中心,还有一个×××的呼叫中心。售后比较简单,辽宁省客户解决问题的话,你打电话会自动转到沈阳来接电话,给客户处理问题。我们做的×××算集中式的,全部在北京。当时做了200多个坐席,电话过来以后,全部在这边处理,处理完了以后,该配送就配送,后来这个业务也停了,我们发现×××的水太深了,我们就没有做。
   
    高山:我们没有呼叫中心。
   
    罗祥:我们的呼叫中心,我们自己建的,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对我们的呼叫中心做到自主控制,根据它的需求我们进行改进。所以我们还是尽量自建。
   
    提问(国外咨询机构ESG的分析师):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各位领导,都是关于数据中心的,如果经费比较合理,技术也足够成熟,会不会考虑采用外包服务的形式。现在云服务商,包括政企和各地政府都在建自己的数据中心,他们下一步会对中小公司提供云服务。现在国内一些比较大的阿里巴巴,也正在建立自己的云,政企如果选择云服务,会选择哪一块?
   
    杨学锋:第一个问题答案很明确,把条件如果推翻的话,肯定会选择SaaS(外包)服务。你刚才把那个条件都推翻了,所以条件就不用考虑了。外包服务肯定对我们有好处,管理方便、专业性比较强,我们公司如果自己管理这块的话,将来他们职业发展也会遇到瓶颈。
    第二个问题,如果云服务既有外企又有国内企业,目前来看哪个都不会选择。云推出来以后,大家都很“云”。用的最多的就是银行,某一个地方出现问题,不至于整个瘫痪,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它最大的问题是成本问题,某一个节点都具有这样的能力,和以往有所差别。以往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具有这样的能力,只要有一个中高档的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选的话,外企可能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