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微信公号“西部城事”,欢迎关注)
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云南和贵州再次以超9%的增速领跑全国,就具体城市来看,武汉、西安等地开局抢眼,广州则扭转颓势,增速回升到7.5%。
但也有一些地区的表现出现了下滑,比如山东。一季度山东生产总值20177.4亿元,增速为5.5%,比去年山东全年和今年一季度的全国线,低0.9个百分点,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
无独有偶,就在山东公布经济数据同时,当地印发了一份《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创建2到3所世界一流大学,解决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痛点。
那么,作为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的试验区,山东的经济到底在经历着什么?发力高等教育,是否能够助推转型?
01
山东和广东江苏的差距正在拉大
在东部沿海的几大省份中,山东的存在感相当低,以至于很容易让人忘了,它实际上是全国经济总量排第三的地区——2018年山东经济总量为76469.7亿,比排第四的浙江还要高2万亿左右,差额相当于一个江西省。
然而山东的经济,给外界的感觉却是大而不强,产业结构过于传统。
关于这点,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年初山东主政.者的一番讲话,讲话指出,山东与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存在着思想保守、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
这篇讲话被冠以《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的标题后,在网上广泛传播,甚至有人将它和东北进行对比。直言不讳的谈问题、找差距,说明山东对未来的发展是真的有些着急了。
山东的确有理由着急。全国第三的位置,短期内虽然无可撼动,但和排在前面的广东、江苏相比,差距在逐渐扩大;排在后面的浙江,则依靠新经济产业对山东形成了强势赶超。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经济总量前五的省份中,山东是增速最慢的,比浙江和河南都要低。山东和广东的差距,从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8年的2.1万亿;和江苏的差距,则从50亿扩大到1.6万亿。和浙江的比值,从1.44倍降为1.38倍。
来源:证券时报
对山东来说,最心意难平的恐怕要属被江苏甩在了后面。事实上,2008年两地的差距还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此之前,山东和江苏一直是交替领先,1989到2009年的20年间,山东有8年时间是全国第二。
2013年之前,靠海的山东,一直是货运量的榜首;2014年被广东反超;去年,江苏的财政收入达到6598亿,赶超6485亿的山东,山东的局部优势再次被蚕食。
其他一些具体的数据方面,山东的劣势也比较明显。比如高新企业数量,山东只有浙江的一半,广东的五分之一;金融业更是明显的短板,资金总量在四强省份中最低。
就一季度来看,山东再次排名靠后,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速只有2.7%。可见动能转换对工业形成了明显的影响,短期来看,和广东、江苏的差距,还将被继续拉大。
02
山东掉队背后的发展痛点
山东近两年来的发展压力,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产能过剩的背景和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都不可忽视,比如此前山东就曾因污染重而被点名。
就内部来看,山东的痛点至少体现在,产业结构传统,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缺少有辐射和整合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人才和科教优势不明显等方面。
山东主要工业品,来源:统计公报
先说产业结构。关于山东历来有“大象经济”说法,它是指大煤炭、大钢铁、大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占比大。
比如去年2月发布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显示,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
重化工为主的资源、能源型产业,让山东的能源消耗量,占据全国的十分之一,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则高居全国第一。
一方面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产业的附加值和拉动效应低,重工业能贡献GDP,但未必能很好地转换为民富。
民营经济也是短板。山东的大型工业企业基本都是国企。2017年,山东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万亿,GDP占比50.8%。论总量只比浙江高三千亿;论占比,比广东、江苏和浙江都要低。其中浙江作为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占比达到65.4%。
民营经济发育不足,大型国企垄断市场资源,不利于整体经济活力的提升。所以,在高度依赖中小企业创新的新经济领域,山东本土企业几乎没什么建树,和浙江形成了鲜明对比。
来源:人民网
再看区域格局。山东是典型的弱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中,济南的首位度排名倒数,经济在全省的占比只有10%左右,在没有合并莱芜前,一度是排在青岛、烟台后的第三城。
像烟台,它的体量相当于合肥,但存在感要低很多。省会不强,加上区域分治,导致山东经济缺少凝聚力。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论经济总量不比成渝低,但内部融合度要差不少。此外,1小时经济区的城市组团进度,明显滞后于北京领衔的京津冀、上海领衔的长三角和广深领衔的珠三角。
最后看科教。山东的科教同样是大而不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全国第三,在校大学生超两百万,全国第一;但部属高校只有3所,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985则只有前两所。另外,院士数量则远远落后于江浙。
山东的人才数量基础,并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坊间更是流传着山东人热衷于考公务员的说法。在相对传统的产业结构下,进体制当然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本质上它还是产业结构僵化的缩影。
03
山东如何找回失去的十年
山东此前的发展,得益于重化工产业,然而在2008年沿海重化工腾笼换鸟之际,它没跟上江浙等地的转型步伐,过去逐渐掉队的这十年,可以理解为失去的十年。
对山东来说,如去年那篇热传的讲话稿所言,最核心的问题,或者说最需要突破的点,其实不在于具体的产业层面,而在于思维、意识层面,如何克服僵化保守的传统观念,像广东和江浙等地那样,在各个领域真正开风气之先。
事实上,作为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山东的工业结构固然落后,发展基础和底子却不比绝大多数地区差。而且只要海洋文明不过时,沿海的区位条件和天然的港口基础,都意味着经济发展的下限不会太低。
再者山东的科教固然不够强,但人才数量摆在那里,在人才竞争上,有天然的优势,需要做的只是将他们留在本地。
而且不只是人才,人口方面山东同样优势明显,它过去就被称为“最能生”的地方。2017年的新出生人口数量,高达174.98万人,排在全国第一。2018年年末,山东的常住总人口数量达到10047.24万人,排在全国第二。
随着老龄化来临,区域间的竞争加剧,人口优势将为产业转型提供宝贵的资源要素。
来源:统计公报
在传统的优势外,山东近两年也在努力填补短板。比如关于首位度不强,去年批准了济南吞并莱芜,开始做强省会,增加辐射带动作用和区域融合度。
产业方面,随着去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再次收获政策加持。与此同时,动能转换全面开启,去年一年时间,共压减粗钢产能355万吨,生铁产能60万吨,煤炭产能495万吨。
从一季度看,工业降速也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结果,比如高耗能投资下降了2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力度加大,则逆势增长了16.9%。如此大手笔调整,充分显示出转型决心。
当然,山东要缩小和广东江苏的差距,找回失去的十年,远远不止如此简单。如前所述,山东最急需的是观念和思维转型,它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而且现实地讲,在破除重工业、大型国企一统天下局面的过程中,会直接涉及到既得利益的反弹,以及相应的经济阵痛。
一季度数据已经释放了信号,所以对未来的压力,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不管怎么说,意识到自己落后的山东,已经成功了一半,转型这一步,非得迈出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