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后端 > 正文

电源插座是如何传输电的?困扰小伙伴这么多年的简单问题

电源插座是如何传输电的?困扰小伙伴这么多年的简单问题先说答案:插头插座之间是依靠电接触实现电能传递的。我给题主科普一些有关电接触的知识吧。1.先来一

电源插座是如何传输电的?困扰小伙伴这么多年的简单问题

先说答案:插头插座之间是依靠电接触实现电能传递的。

我给题主科普一些有关电接触的知识吧。

1.先来一番科普

我们看下图:

ba7faf4da0303e3442a5c9860bc63f86.png图1:插头和插座的内部

当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插片与插座的弹性接触铜片接触,并发生摩擦,继而去除掉插片上的氧化层,实现电接触。可见,插头与插座之间是通过电接触传递电能的。

我们从中学化学中就知道,电接触金属材料暴露在空气中,它们的表面是会氧化的,一旦氧化后,接触电阻就会增加。此外,尘埃覆盖也会产生尘埃膜,还有无机膜和有机膜。这些膜的统称叫做表面膜。

从膜的导电性看,主要有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表面膜。一类为绝缘膜,这类膜的电阻率非常大,约为。另一类为导电膜,这类膜的电阻率为数量级,厚度为数量级,电子可借“隧道效应”透过薄膜而导电,这类膜由“吸附”效应产生,故又称为吸附膜。

常见的插头插座内部都采用铜片作为导电材料。氧化铜的电阻率非常大,例如氧化膜的电阻率可达,且随着温度升高,氧化膜的厚度迅速增加,使得接触电阻成千倍地增加。故对于铜-铜的电接触,必须加大接触压力F,把氧化膜压碎,以降低接触电阻。

我们看下图:

807f7a4005b7b67ab1d38afd9194dab9.png图2:电接触的三要素

我们仔细看图2,当插头的插片或者插杆推入插座时,插片或者插杆与插座的弹性电接触弹片之间存在摩擦过程。同时,弹性电接触弹片施加了力F作用在插片或者插杆上,利用摩擦磨碎氧化层。在这个过程中有三要素,其一是电接触的材料系数K,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K值;其二就是接触压力F,其三就是接触形式。一般地,如果电接触为点接触,m=0.5;如果电接触为线接触,m=0.5到0.8,一般取值m=0.7;如果电接触为面接触,则m=1。

我们看材料的K值,如下:

45f1d3ea7b6964f30a2c3dc6ce8d6aeb.png图3:材料的K值

图3中,我们看到铜-铜接触的K=100,银-银(或者铜镀镍-铜镀镍)K=60,镀锡铜-镀锡铜的K=100,最大的是黄铜,黄铜-黄铜的K=670,比铜-铜的K值大了6.7倍!

我们看接触电阻的计算经验公式,如下:

,式1

注意式1的单位,是μΩ,即微欧!

我们设插座弹性接触铜片对插头插片的接触压力是20N,差不多两瓶矿泉水的压力。因为是线接触,取m=0.7。因为是铜-铜电接触,故材料K系数取值为100。我们把这些值代入到式1中,看看接触电阻是多少:

注意到图2中插片或者插杆插图弹片时其接触面有两面,接触电阻是并联关系,实际接触电阻只有60.70微欧的一半。我们再设插头插座组合的额定电流是10A,于是电接触产生的接触电压为:

差不多0.3个毫伏。

知道了接触电压有何用?我们可以计算插头插座组合的运行温升或者运行温度。计算方法如下:

我们先看10A的插头尺寸,见下图:

e6ffb51772588588abf341a7cb3ffc45.png图4:插头插片的尺寸

我们设此插头的综合散热系数,环境温度是25℃,流过的电流是满载10A。插头插片截面周长,插片截面积,则插头单个插片产生的温升τ为:

插片与插座电接触弹片之间的温升τj的计算式是:,这里的Uj就是接触电压,L是劳伦兹系数,它的值为;T是插片的绝对温度,其值为:

代入到τj的计算式中:

我们由此得到结果:

插头插片的温度是:

插座弹性电接触簧片的温度是:

我们看到,插头和插座中的单根插片在满载时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仅仅升高了1.4℃和1.6℃。考虑到2根插片同时工作,其温度升高值不会超过3℃。

2.探讨题主的问题答案

电源插座依靠的是电接触传递电能。传递电能必然会带来插头插座组合的温度上升,如果在满载条件下其温度升高值符合技术参数规定的最高值,则此插头插座组合在传递电能时工作是稳定的。

我们由此看到,必须确保插头插座组合的接触电阻较小。为此,对于长期工作的插头插座组合,例如电冰箱的插座,需要定期(大概三个月到半年)把冰箱插头在停机后反复拔插几次,以去除掉插头插片和插座弹片上的氧化层,这样才能确保插头插座组合工作的可靠性。

另外,插座用久了,弹性压力会下降,插座的工作温度会上升,此时就有必要更换插座。

再来,我们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用黄铜作为插头和插座材料。

某次我到某家五金店去买插头,商家告诉我此插头是黄铜做的,我看了实物,只不过铜的镀层而已,但我不确定。为此,我让商家给我换另款插头。商家不解,我告诉她最差的就是黄铜插座,接触电阻N大,她才明白过来。

电接触理论是电器技术五大理论之一。这五大理论是:电器的发热理论,电器的电接触理论,电器的电动力理论,电器的电弧理论和电器的电磁系统理论。可参阅的读物也N多,例如贺湘琰的《电器学》第三版,虽然是大专课本,但相对浅显,可作为电气工作者的读物。另外,《高低压电器技术手册》这本书就更加详尽了,但显然不适合于一般的读者。

这篇文档我写了近一个小时,写作速度可以吧?!

我要去晨练了,就写到这里吧。

晨练跑步中听见手机响,原来是某位群友看了这篇帖子,她问我:我家的插座温度很高,该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如果这个插座使用很久了,说明它内部的接触压力已经减小了,造成接触电阻加大而发热。建议更换。

这位群友回复说,此插座用了十多年了,装修到现在从来没换过。她说,旁边的另外一只插座,去年还起火燃烧。看来,要请电工把家里的插座成批换掉。

另外一位群友说他们单位的GGD开关柜用的是铝母线,而下接分支母线却是铜排,搭接面温度很高,问怎么办?

我告诉他,看本帖图3中的数据,铜-铝的K值是980,比铜-铜大了10倍。因此,要把分支母线换成铝排才行。

从此群友的交互中我们看到,插座内部电接触的接触压力很重要,电接触材料的表面氧化状况也很重要,若接触压力下降或者电接触材料氧化严重,则插座温度升高是必然的。


推荐阅读
  • 深入理解 SQL 视图、存储过程与事务
    本文详细介绍了SQL中的视图、存储过程和事务的概念及应用。视图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数据查询方式,存储过程则封装了复杂的SQL逻辑,而事务确保了数据库操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 Dockerfile 的编写方法及其在网络配置中的应用,涵盖基础指令、镜像构建与发布流程,并深入探讨了 Docker 的默认网络、容器互联及自定义网络的实现。 ... [详细]
  • 本文详细探讨了 MySQL 中自增 ID 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在并发写入场景下如何确保 ID 不会重复,并介绍了相关的优化策略和常见问题。 ... [详细]
  • 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牛客网成功解决了跨国视频面试中的网络卡顿问题,为求职者和面试官提供了更加流畅的沟通体验。 ... [详细]
  • 并发编程:深入理解设计原理与优化
    本文探讨了并发编程中的关键设计原则,特别是Java内存模型(JMM)的happens-before规则及其对多线程编程的影响。文章详细介绍了DCL双重检查锁定模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总结了不同处理器和内存模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程序员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最佳实践。 ... [详细]
  • MySQL索引详解与优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MySQL中的索引机制,包括索引的基本概念、优势与劣势、分类及其实现原理,并详细介绍了索引的使用场景和优化技巧。通过具体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索引以提升数据库性能。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npm脚本和concurrently工具,实现本地开发环境中多个监听服务的同时启动,包括HTTP服务、自动刷新、Sass和ES6支持。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 Spring Boot 应用程序在不同配置下支持的最大并发连接数,重点分析了内置服务器(如 Tomcat、Jetty 和 Undertow)的默认设置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 [详细]
  • 深入解析 Apache Shiro 安全框架架构
    本文详细介绍了 Apache Shiro,一个强大且灵活的开源安全框架。Shiro 专注于简化身份验证、授权、会话管理和加密等复杂的安全操作,使开发者能够更轻松地保护应用程序。其核心目标是提供易于使用和理解的API,同时确保高度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在Java多线程环境下,如何确保具有相同key值的线程能够互斥执行并按顺序输出结果。通过优化代码结构和使用线程安全的数据结构,我们解决了线程同步问题,并实现了预期的并发行为。 ... [详细]
  • 微软Exchange服务器遭遇2022年版“千年虫”漏洞
    微软Exchange服务器在新年伊始遭遇了一个类似于‘千年虫’的日期处理漏洞,导致邮件传输受阻。该问题主要影响配置了FIP-FS恶意软件引擎的Exchange 2016和2019版本。 ... [详细]
  • 作者:守望者1028链接:https:www.nowcoder.comdiscuss55353来源:牛客网面试高频题:校招过程中参考过牛客诸位大佬的面经,但是具体哪一块是参考谁的我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在 ASP.NET MVC 5 中实现松耦合组件的方法。通过分离关注点,应用程序的各个组件可以更加独立且易于维护和测试。文中详细介绍了依赖项注入(DI)及其在实现松耦合中的作用。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优化效率和深入研究核心技术,将技术和知识转化为实际收益。文章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提高工作效率、掌握高价值技能以及选择合适工作环境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实现技术变现。 ... [详细]
  • FinOps 与 Serverless 的结合:破解云成本难题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 FinOps 实践优化 Serverless 应用的成本管理,提出了首个 Serverless 函数总成本估计模型,并分享了多种有效的成本优化策略。 ... [详细]
author-avatar
小女人hoffix_523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