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虽然不是真正的开发工程师,但是也或多或少听说过 优化 俩字。
而如今做到测试开发工程师,当然要去写代码,做工具,搞平台,写脚本了。那么但凡跟创造和代码沾边,就少不了优化,毕竟这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那么测试开发和开发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测开做的工具 用户量不大,效率要求也并不高,安全性要求也不大,便利性等等要求都不如真正的企业级c端工具,所以优化方向上要偏重于 稳定,可靠,权威。
2.测开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没有开发同学配备的需求/产品/ui/设计/运维/测试/客服 等等这些同学,所以大多数情况要靠自己,优化什么,怎么优化。 但是这也有好处,就是可优化的空间很大,自由度很高,性价比也高,可能你一个上午,就让运行速度上升几倍,但是对公司的对外产品,上升0.0几倍的效率都要付出巨大成本。
3.优化的重要性并不如 功能完成 高,所以同学们不要过早的把精力全耗在优化上。因为测开的工具 一般没有确切的思路 和 完整的链路,所以对于成果物的方向正确性并不可靠,最好还是先开发出实际东西来验证,如果是大家需要的,那么再优化不迟。
小王新入职一家公司,薪资非常高,领导对他也是满怀期待,打算试用期让他先做出个数据工厂平台来看看效果。于是小王闷头搞了3个月后,领导去问进度,他说,现在平台的首页功能已经做完了,非常完美漂亮,优化的很好,但是具体数据生成功能还没开始做.....,领导看着这个进度和效率,没有给他过试用期。然后让另一位作出了真正功能的小赵的新人进行了转正,虽然小赵的平台页面难看,也很难用,但是领导坚信只要给他时间,他就可以优化的很好~
主要有以下三点:
1.计划性优化:
在我们测开进行设计实现一个工具/平台/脚本的时候,请先规划出至少俩期。然后一期实现哪些功能,二期进行哪些优化。比如某具体功能添加副功能,交互新设计,新抓手。
比如小王正在做一个智能深层断言接口返回值的算法,他打算一期先做成可用,二期再加上自动录入,和生成报告的优化设计。
2.数据依赖优化:
我们在刚开始创造功能后,上线前,一定要做好数据量化记录,也就是你每个功能/页面的使用频率,数量等,最好能记录下漏斗率,也就是使用者使用路线,看看终止在哪里的频率最高,当上线一段时间后,根据数据来新增二期要做的 优化点。
比如小明在开发一个接口测试平台,通过数据发现,用户使用接口抓包导入功能这个链路中,抓包的数量很大,但是真正导入到项目库的次数就很少,所以这时候你要去弄清楚,为什么大家使用一半就不继续往下走了,是因为不明白,不会,还是找不到按钮,引导不够导致。然后再列进下一期的优化计划中。
3.意外性优化:
这种是指在开发过程中,因为伴随着很多新的技术突破,和新功能的创造,所以测开们如果足够敏锐,会发现很多之前想像不到的可以优化的点。当然也会发现一些意外很麻烦的地方,如果性价比很高,这种优化是可以优先实现的。
比如小王在做一个数据生成工具,其中为了获取接口数据,他需要每次都把抓包抓到的数据手动解析,一个一个挑出来并且把其中的单引号改成双引号后放到代码中进行测试和矫正。但是这个动作即麻烦又浪费时间,而且可以预计之后还要进行上百次重复,所以他决定先去开发一个小脚本,用来优化这个调试功能。这样做极大的加速了开发效率。所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通俗的有:性能,效率,交互,页面,稳定,安全
详细一点的:iso9126质量中有详细介绍:
https://baike.baidu.com/item/ISO9126/9844287?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