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从无到有。
第一步,栅格数据获取;这个难点在硬件和获取渠道。
第二步,矢量化与属性赋值,如果精度要求不高的话,RTK+QGIS就可以。
第三步,数据处理检查与入库,QGIS也可以。
一、栅格数据获取
一个方法是购买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或航摄影像,这些影像都是经过正射处理的,不仅可以制作二维地图,也可以制作三维地图,且精度非常高,未经过后续处理,就能达到厘米级精度。但传统栅格数据获取有很强的壁垒,得有航空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的资质,才能去采购。
另一个方法,高精地图采集车获取点云数据,点云的精度受限于硬件,一般在分米级左右,当然如果使用配置非常好的三维激光扫描仪,精度能压缩到厘米级。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著名的斯坦福兔子,就是这项技术的实验室应用。
实践中,能用的影像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二、矢量化与属性赋值
不管是航摄影像,还是点云,在矢量化之前,都需要先进行校正配准。
所谓校正配准,就是把这些影像数据的坐标纠正得更准。
首先需要在影像上采集标志点,例如塔尖、房角、电线杆等,外业人员拿着RTK去外面静态观测这些点的坐标,把坐标拿回来,与从影像上拾取的坐标进行平差解算,根据平差解算的结果,对影像进行校正配准。
配准之后的影像,可以先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判读,提取路网、水系、房屋等矢量要素,而后采用专业GIS软件进行数据的数字化和修正,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其他资料,给矢量要素赋值,例如道路名称、等级等等。
三、数据处理检查与入库
数字化之后的数据,需要进行检查,看是否错绘,漏绘,未赋属性、属性错赋,如果查到错误就要修改。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检查数据的拓扑性,例如通达道路有没有进行节点连接,邻接的面有没有缝隙或压盖等。
完成数据处理检查后,要对数据进行入库。
一般来说,地理信息数据都是以关联表的形式入库的。既,一张表只存要素编号与要素几何信息,还有多张表存要素的其他属性,以要素编号关联。
这是一种经典的、巧妙的存储方式。
地图生产技术流程其实很复杂,规范性也非常强,条条框框加起来有十几个国标文件,大几百页操作规范,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实践出真知,配合QGIS入门与简单使用,自己做幅地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