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体现ERP整体价值
企业经营管理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企业结构的变化,并且使业务流程日益复杂。这种趋势推动了产品和业务流程的革新和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以更短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协调与控制工作。而有时效性的决策必须基于不断提供的实时信息。
整合企业的所有资源,实现统一配置和利用。以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设计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弱化部门及子系统的界限,强调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利用,由业务组件搭建管理系统。
以最基础的业务发生为起点,完成所有管理、核算、考核、控制,并提供决策支持。若实现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首先管理好有限的企业资源,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物流管理等各个子系统必须紧扣工作流的每一个环节,使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为了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采用一体化设计技术,每一项最原始的业务活动都能实时动态地变更和改变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避免 “过帐”、“结帐”才能汇总的弊端,从技术上保证企业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采用灵活的数据分布存放和管理方式。从最大限度地利用整个企业资源的角度出发,把集团公司范围内各下属企业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统一管理。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国内集团型企业的现状,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提供可供选择的数据存放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
物理分布式存放、逻辑集中式管理
即下属企业的数据在本地集中存放和处理;集团公司通过网络方式管理和使用下属企业的数据。集团公司与下属企业在使用权限上采用权限约定交换方式进行。业务处理、控制模式以每个实体企业单位为主体实施,集团内的各个企业之间、各企业与集团公司之间进行权限约定式的数据交换。
物理集中式存放、逻辑分布式管理
即所有下属企业的数据都存放在集团公司,但每个企业的数据是相对独立分布式存放的。与第一种方式相比,改变的主要是数据的存放地点,业务处理、控制模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资源共享只在本企业内进行。集团内的各个企业之间、各企业与集团公司之间也可以通过权限约定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集中式存放、高度共享式管理
即所有下属企业的数据都存放在集团公司,并在内部高度共享。业务处理、控制模式视不同情况可设计为以集团公司为整体进行,或以个别企业为主体进行。可实现整个企业集团范围内的业务、财务数据的实时处理,从而实现企业集团资源的整体共享。
通过对集团公司的管理和控制需求、硬件和网络环境、软件处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产品实施方案的设计时,确定采用三种数据存放方式和业务处理模式中的一种,并按照具体的管理和控制需求进行部分调整。
系统设计应符合业界标准。体系结构应包含三个层次: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及企业间集成,系统应实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并可实现企业及企业间集成。
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一体化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自主开发、采用组件化、增量式的业务开发模式
以业务为组件来搭建管理系统,以统一的系统平台为应用支持,通过插接配置组件化的业务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从单一业务管理系统到企业完整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兼容性,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建设与实施的难度及投资风险;通过工作流牵引企业的各项业务处理从无序向有序、从传统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最终达到ERP的管理目标。
系统应采用组件化的开发方式,所设计的业务组件要足够小,通过灵活配置,组建出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不同的业务管理系统,并可以随着业务状况的变化进行柔性伸缩。企业可以从基本业务入手,采用循环增量的方式,由小至大,从简到繁,逐步构建完整化的企业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不能割裂和孤立进行的,因此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上集中处理和管理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管理需要,选择不同的业务组件灵活地配置管理系统,从而既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实施难度与风险,又可使系统随着企业管理及业务状况的变化而进行柔性伸缩,使企业不必再忍受“削足适履”之痛。
实施过程要牵引和带动企业逐渐向ERP管理思想转变,而不是突变。
以渐进的方式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中国的企业现今正处于从传统的、不规范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按照国家信息化有关部门的要求,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要对国内外ERP系统及其实施情况做多方了解,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对企业综合业务管理现状进行反复的调研和分析,提出适合企业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并设计和实施ERP系统。
牵引企业逐步实现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应用ERP系统的思想和目的。
过程控制要逐渐引进。运用ERP软件的经营管理思想,充分考虑适应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以现有管理业务为基础,逐步改善提高。在使用过程中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系统设计的目标和需求应该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企业整体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线,提供流程化的管理工具,建立畅顺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先进的ERP管理思想的主导下,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紧紧抓住企业的人、财、物三大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对企业的财务、经营和管理状况进行优化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力求做到先进、实用、经济、合理。使企业逐渐的适应ERP的管理思想,走进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最大的经营效益。
逐渐建立财务预算机制,最终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以预算管理为主线,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活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在预算编制、分配完成之后,预算控制即可施加到企业所有的人员、业务和各个业务流程,真正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并进行事后分析,即使企业通过ERP软件的应用,真正做到全员、全额、全程、全面的预算管理。
ERP系统的功能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要有整体化的设计思想,开发周期长,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具有丰富的业务处理组件之外,最主要的是动态可修改的、面向对象可视化的工作流作业机制,这种处理方式适应国内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过程。
中国的企业在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信息化工作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决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化水平,而应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主要目标,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吸收国外ERP软件中有益的管理思想。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7942439/viewspace-20607/,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