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底举办的“Qlik 2018商业智能趋势网络研讨会”上,Qlik全球市场情报负责人和Gartner前任分析师Dan Sommer为大家展示了商业智能在2018年的10大发展趋势。我们对出席的人数之多以及参会者高涨的热情感到惊讶。很多参会者表示此次研讨会使他们获益匪浅,并积极参与了会后的互动问答。
针对大家的问答内容,我们整理了最热门最具代表性的精彩提问。来看下Dan Sommer对这些问题的独到见解吧!
Q1:商业智能中自然语言生成的叙述是否打败或违背了可视化的初衷?
A1:这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如此,但它也是对可视化的一种补充,因为我们同样需要语境。我过去曾用地图作为比喻:当我们小的时候,和父母一起乘坐汽车旅行——他们需要一本厚厚的地图册,你必须通过浏览去找到正确的页面。随着GPS技术的发展,现在你可以通过仪表盘的屏幕获取正确的语境。在某些情况下,只要有一个声音、一个箭头指向你下一步该做什么就足够了。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将屏幕放大,因为它为我们所在的数据点提供了更好的上下文。唯一的区别是可视化已经变得更加情境化和准确。我认为用声音和叙述,道理也是一样。也许你能够与数据进行对话,然后它可以告诉你正确的答案。但你可能想问一下这个答案是如何与更广泛的语境联系起来的,比如,你可以说一句“告诉我它是怎么相关的”或者无关的,那么它会把答案放到一个情境化、关联的可视化结果中。因此我认为改变将是,自然语言将进一步推动可视化的发展,而不是可视化去试图呈现自然语言所驱动的发现。
Q2:Qlik在会话式分析方面处于什么阶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在行业里看到实质性进展?
A2:Qlik是分析领域最早创建机器人的厂商之一,好消息是我们已经将它放在Qlik Branch上,供所有人使用。
Q3: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看到可视化与分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看待这种认识差距在2018年扩大或是缩小? 而像Qlik这样的工具将如何为此做出贡献?
A3:很好的问题。对我来说两者是交叠的。分析可以没有可视化,可视化也可以没有分析,但是好的分析工具会两者兼具。我认为这是大多数可视化供应商所“跌倒”的地方。Qlik是一个数据发现工具,你可以在应用中执行分析,通过仪表板、可视化以及越来越多的文本/语音进行展示。分析是在发现和工作流中,因此,工具越容易使用,可做的分析就越多,因为在数据的摄取、组合、分析和通信中,工作流程变得更加容易。对于消费者而言,用来进行发现/分析的分析应用也同样重要。但Qlik关联模型的存在,使发现、交互和分析依然很强大。或者,你可以将一项发现纳入你所在的工作流中,如果它是高度情境化的,那么它仍然是分析性的,因为它在用户所处的“决策时刻”契合了他们的需求。
Q4:Qlik产品将如何发展以满足商业智能的变化趋势?
A4:Qlik正在积极应对这些趋势:
Qlik拥有独特的数据素养计划,不仅适用于Qlik用户,而且适用于所有人;Qlik Continuous Classroom中有许多课程都是免费的 (欢迎登录访问:https://www.qlik.com/us/services/training/continuous-classroom);
Qlik正在积极推行混合云服务,您可以在2018年期间看到其发布;
微服务将使Qlik能够更好地逐步解决边缘计算问题;
大数据索引是Qlik正做的一项重大举措;
Qlik正在为目录和大数据开展重大举措;
API对于Qlik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我们是以平台故事进入市场;
除了研究实验室活动之外,区块链领域还没有太多内容,只有一些Qlik合作伙伴在构建区块链连接器;
会话分析是Qlik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Qlik是分析领域最早创建机器人的厂商之一,好消息是我们已经将它放在Qlik Branch上,供所有人使用;
Qlik在重新定义报告方面正在做很多工作,请拭目以待;
沉浸式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请拭目以待,尤其当涉及到协作。
Q5:Qlik提供什么样的机器学习功能?它们能够很容易地应用于非常大的数据集吗?
A5:在我们的引擎和洞察仪表盘里,你将看到Qlik提供的越来越多的机器学习功能。Qlik的技术在我们创新UI范例和将人与机器连接在一起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增强。我们的愿景不仅是“以机器智能增强人类智能”,还包括“以人类智能增强机器智能” (即“增强智能”)。Qlik的认知引擎从用户与数据的交互中学习,并且是情境式的。这就是它如何为特定用户的分析意图生成特定的、相关的见解。
如果你错过了研讨会,没关系,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或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随时随地登录并回顾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Qlik中国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