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630/8521470.shtml
精准目标、精湛专业、精化机制、精铸共识是打造高效团队的四个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必然对企业提出诸多新的挑战与考验,如何在纷繁变局中育先机、拓新局、增实力?企业各级工作团队迫切需要增强系统观念,坚持守正与创新、扬长与补短、铸魂与强能相统一,着力在精准目标、精湛专业、精化机制、精铸共识等方面深耕细作,打造高效团队。
以精准目标为团队“定向”
科学的奋斗目标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而主观臆断或不切实际的任务指标必然使团队成员心生厌倦、麻木应对。因此,目标是否精准恰当,事关团队进退与人心向背。为此,各级团队在谋划目标、规划路径、筹划措施的过程中,要统筹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任务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力求上下同欲、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要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每个团队处在一定的整体之中,不可能孤立地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上级的领导、下级的支持和同级的协同。因此,科学设定团队目标,必然要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期望要求等要了然于胸,使团队目标能有效承接和支撑整体目标;必然要对本级团队自身的功能定位、职责分工、资源环境、优势劣势等要深谙于心,使团队目标建立在充分论证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之上;必然要对其他协作方的协作情况、相互需求、问题困难等要熟稔于脑,在主动理解并支持对方的前提下,本着互助共赢的原则,共同确立协作目标,构建“亲清型”协作关系,为实现目标打造良好的协作环境。
要把握任务和结果的关系。收获结果是对目的、价值等负责,完成任务是对程序、过程等负责。因此,设定团队目标,应强化结果思维,避免走入只做任务不做结果的误区。首先,态度不等于结果,团队要靠结果与客户进行交换,只有为客户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回报,如果你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不管你干的多辛苦,不管你有多好的态度,客户是不会收的,因为客户需要的是结果。其次,职责不等于结果,职责不清晰就会相互扯皮,职责很清晰,同样会出现大家都对岗位职责负责但不一定为结果负责的现象。有个案例,两个人在土地上劳动,前边一个人在挖坑,后边一个人紧跟着埋坑,别人看到后就好奇地問,你俩是不是搞什么游戏,这两人就说,我们在种树,本来我们是三个人,一人负责挖坑,一人负责放树苗,一人负责填土,但今天放树苗的人生病了没来,所以就剩我们两个人还需要继续工作。这种行为就是都对职责负责,没有为结果负责。团队里面岗位职责当然要清晰,但是要让团队成员知道,职责清晰的目的是要做出结果,因为不论单位还是个人不是靠职责生存,而是靠结果生存。再次,任务不等于结果,每天走两万步是任务,身体健康才是结果,如果为了完成每天两万步的任务,最终伤害了身体,这就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要把握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可能性指客观事物内部潜在的种种发展趋势,现实性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这一原理告诉我们,一方面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谋事干事要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可能出发,要能客观地认识分析问题,不要把时间精力浪费在不可能的事情上。另一方面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变为现实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从现象当中洞察本质、从结果当中探求原因、从个别当中发现一般,科学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成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防止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以精湛专业为团队“状根”
专业化也即职业化、专职化,看一个人或团队够不够专业,主要看其有没有高贵的品质、严格的标准、独特的风格,但凡拥有了这些特点,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和亲睐。现实当中,没有人愿意把事情交给不专业的人或团队去做,只有让专业的人去解决专业的问题,我们才会放心,而且往往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打造专业化的团队?
要深化专业能力。“术业有专攻”,要想成为专业方面的行家里手,首先,就专业程度而言,别人不懂的,你懂,别人懂得的,你比别人掌握的更全面、更前沿、更深入、更精确;其次,就专业范围而言,除了熟悉自己的本职、主业之外,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比如,一个销售茶叶的人,除了要熟悉各种茶叶的品质功效外,还应尽可能多了解茶文化相关知识;再次,就价值立场而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要将客户的想法变成专业的解决办法,将客户遇到的难题变成专业攻关课题,将客户潜在需求变成专业进阶追求。
要打造专业形象。形象是团队综合素养的外在表现,看一个团队是不是专业,往往从团队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能判断,试想在饭馆里边让一个蓬头垢面的店员帮你点菜送餐,你一定难有胃口。打造专业化的团队形象,除了要执行所在行业或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之外,还应结合团队自身特点,在培育和展示个性风格上下功夫。首先,就团队理念而言,文字提炼、语言表述等,要力求精准和简明,能够凸显自己的特色、专长和追求,让人一看就能明白、一听就能记住、一想就很贴切。其次,就视觉环境而言,所有的色彩布局、设施摆设、文字表单、流程标准等,要力求统一简洁,要呈现团队的专业品质和行事风格。再次,就员工形象而言,衣着要统一且穿戴整洁,言谈要力求专业并能让对方产生兴致与好感,行为举止要干练得体不留瑕疵。
要恪守专业道德。“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要打造良好的品牌声誉,首先要坚持诚信,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要丧失诚信很简单,只要说话不算数,但要建立诚信却不简单,要发乎于心、付诸于行,从一人一事、一言一行、一钉一铆去砥砺修为。其次,要坚持专注,美国有位作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也即如果你花一万个小时专注于某项业务或者某个专业,就一定能够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往往并不是这件事情没有希望做好,而是受到利益或困惑的影响而恍惚了心神、失去了专注,自己把自己打败了。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再次,要坚持细节,标准决定质量,细节决定成败,现实当中,之所以出现方方面面的质量问题,原因不外乎工作标准缺失,或者虽有标准但没有严格执行。因此,要提升专业的品质和信誉,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工作标准和细节,做到凡有工作必有标准,凡可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另一方面要培育执行性文化,做到标准不落实不放过,细节有瑕疵不放过,不断增强团队执行力。
以精化机制为团队“增效”
健全活络的工作机制能够迸发团队整体效能,而不合时宜的工作机制必然阻滞团队健康前行。实际工作中不乏大量需要协调的事项,有的工作只有协调才能推动,有的人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协调上,为什么要协调?原因就是流程不顺畅、信息不对称、关系不和谐,其实质是缺乏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因此,构建良好的工作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要把握多头管理与单头管理的关系。多头管理,往往是同一件事情,你也管,他也管。这样,具体办事的人就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到底该为谁负责,结果往往是遇到有利的事大家争着管,遇到无利的事大家都躲着走。单头管理,就是坚持一对一负责,让流程按照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运行。多头管理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单头管理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推进管理创新就是要坚持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防止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
要把握循规蹈矩与不破不立的关系。循规蹈矩意味着对过去做法和规则的肯定。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类似的事过去是怎么办的。按过去的规则处理现在的矛盾,按不变的规则处理变化的矛盾,其结果必然是固步自封走向自灭。坚持又破又立,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势而为,因势而动,适时传承好的、打破坏的、鼎立新的做法与规则,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要把握紧急性与重要性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按照重要性与紧急性的叠加组合,会面临“重要又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四种情况,一般而言,处理重要的事项应成为常态,处理紧急的事项应成为非常态。但是,现实当中,不乏一些单位或员工把诸多精力甚至主要精力用在应对突发的、临时的、紧急的一些事项上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机制不健全、不科学,经常做紧急的事,紧急的事就会越来越多,经常做重要的事,紧急的事就会越来越少。因此,无论团队还是个人,首先要明确工作中什么是重什么是主,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解决重点或主要的事项上来,并相应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通过解决主要矛盾带动其他矛盾问题的解决,这样,紧急的事项就会越来越少。
以精铸共识为团队“树魂”
上下同欲者胜。要凝聚团队共识,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在于有效沟通。关于沟通,有个“70%”的原理,即管理者应把70%的时间用于沟通,企业里边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因此,要想使员工的思想行为与团队价值趋向相向而行,作为管理者要勤于并擅于沟通。
要当好为人之亲。主动了解并欣赏下属的长处和优点,并为其施展优势创造相應的条件和机会,做到因才用人,让下属有认同感;主动了解下属的难处和不足,并给予其力所能及的帮助,做到以情感人,让下属有归属感;主动了解下属的意见和建议,客观公正地解决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做到以德服人,让下属有公平感。
要当好为人之师。在企业里边,员工70%的能力来源于他的上司在日常工作当中的辅导或教练,另外的30%可能才来自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这就意味着,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去教练、培养、辅导自己的下属,那么下属很可能不具备那70%的能力。培养辅导员工,既要强化日常言传身教的自觉,又要善于给员工打气,不断增强团队的士气和活力。
要当好为人之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想把人带好,首先自己要把人做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管理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下属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凝心聚力、搭建共识,团队带头人首先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肯于吃苦,敢于吃亏,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认同,具备服众的底气。